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2010, 50(7):853-861.

      关键词: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筛选;鉴定
      摘要 (3745)HTML (0)PDF 1.15 M (3085)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和植物的互作关系往往不稳定,PGPR菌群有可能提高菌株对野外环境的适应性。为此,本文根据PGPR促生机制的多样性,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进行了PGPR的筛选及鉴定。【方法】首先,按照固氮、解磷、解钾、拮抗6种常见病原真菌,同时能在植物根际定殖为基本初筛标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PGP),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江苏扬州、盐城等地土壤样品筛选出14株PGPR,具有体外抑菌、产NH3、产IAA

    • 樱桃根际产吲哚乙酸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特性

      2025, 65(1):122-135.DOI: 10.13343/j.cnki.wsxb.20240407

      关键词:樱桃吲哚-3-乙酸植物根际促生菌菌种筛选
      摘要 (222)HTML (300)PDF 1.10 M (309)收藏

      摘要:【目的】从东北山樱(Prunus sachalinensis)根际土壤中分离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优势细菌,测定促生特性,通过反接种到甜樱桃常用砧木吉塞拉6号幼苗明确促生效果,为挖掘樱桃自身生物学潜力,建立良性根系-微生物互作关系,为解决根系发育较弱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途径。【方法】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根际土壤细菌,选择各类特异培养基筛选并测定细菌产IAA、固氮、溶磷、解钾和趋化性能力,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菌属,采用盆栽樱桃植株探究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从东北山樱根际土壤中筛选到5株产IAA菌株,其中菌株D46的IAA产量最高(53.10 mg/L)。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D5鉴定为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sp.),D27和D46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p.),D43和D79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5株细菌均具有固氮能力,D27、D46和D79具有溶磷能力、D5和D43具有解钾能力。菌株D27、D46和D79对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综合趋化性较强。盆栽促生试验显示,接种菌株D27、D43、D46和D79均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接种菌株D27后根系总呼吸速率较对照组(CK)显著提高了51.40%,并且根系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EMP)、三羧酸循环途径(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和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呼吸速率均显著提高。菌株D27显著改善了樱桃幼苗的根系构型。接种菌株D5后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较CK显著提高了58.82%,接种菌株D27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提升最显著。菌株D27、D46和D79对植株生物量的综合促生效果较为显著。【结论】樱桃根际存在产IAA细菌,分离到的5株产IAA菌株兼具其他促生特性。菌株D27、D46和D79对樱桃幼苗的综合促生效果良好,后续可深入探究其促生对象的广谱性及环境耐受性,为发掘和丰富PGPR菌种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 田菁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耐盐效果

      2020, 60(5):1023-1035.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58CSTR: 32112.14.j.AMS.20190458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田菁耐盐
      摘要 (1051)HTML (4212)PDF 3.31 M (1595)收藏

      摘要:[目的]为探究盐生植物田菁及其根际功能微生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研究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区田菁根际土壤中分离促生菌,并明确其耐盐促生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田菁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解磷菌以及解钾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之后对菌株的耐盐及促生特性进行测定,筛选性状优良菌株进行玉米促生作用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05株根际促生菌,其中N102兼具多种促生特性且耐盐性达15%。田菁种子发芽试验表明,N102可显著提高田菁发芽率(47%,P<0.05)、芽长(48.5%,P<0.05)和根长(60%,P<0.05);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102对盐胁迫下玉米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以及根干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系统发育分析,N102与Enterobacter soli ATCC BAA-2102(NR117547)序列相似度为99.30%,鉴定属于Enterobacter属。[结论]菌株N102具有多种植物促生耐盐特性,具有开发成有效促进盐碱地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肥的良好前景。

    • 一株李维斯链霉菌的鉴定及其抗病促生性能

      2024, 64(12):4859-4868.DOI: 10.13343/j.cnki.wsxb.20240436CSTR: 32112.14.j.AMS.20240436

      关键词:李维斯链霉菌植物根际促生菌鲁霉素抗病促生
      摘要 (162)HTML (417)PDF 815.70 K (371)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一株李维斯链霉菌的抗病促生性能,鉴定其抑菌活性成分。【方法】 从耐旱稗草根际分离到一株能抑制多种病原真菌及细菌的链霉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运用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活性物质成分;利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antiSMASH分析该菌株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 李维斯链霉菌L2的菌体及发酵液能高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能在铬天青平板(chrome azurol sulphonate, CAS)上产生较大的噬铁圈,还具有较好的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其抑菌活性成分的m/z为537.102 0[M+H]+ (calcd for C27H20O12, 537.103 5, 2.2×10−6),523.086 3 [M+H]+ (calcd for C26H18O12, 523.087 8, 2.9×10−6),分别与α-鲁霉素、β-鲁霉素、γ-鲁霉素的精确分子量相符,误差小于1/5 000 000,其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与鲁霉素标准品一致。该菌基因组总长8.8 Mb,预测编码有鲁霉素等32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 李维斯链霉菌L2具有较好的抗病促生性能,适宜进一步开发为生防菌剂,其抑菌活性成分为鲁霉素。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