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45(3).
摘要:为实现重组大肠杆菌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合成均聚的P(4HB),PCR扩增大肠杆菌编码谷氨酸:琥珀酰半缩醛转氨基酶基因(gabT),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A)以及富养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eutropha)H16的4_羟基丁酸脱氢酶基因(gadB),并组装到携带富养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eutropha)H16的PHA聚合酶基因(phaC)和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中编码4_羟基丁酸:CoA转移酶基因(orfZ)的重组质粒pKESS53上,形成一个大的操纵元。携带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获得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α_酮戊二酸到P(4HB)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可以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合成均聚的P(4HB),当向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无机培养基添加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酪蛋白水解物时,P(4HB)的含量可以高达菌体干重的30%。
2001, 41(4).
摘要:采用含α 乙酸萘酯和固兰RR的表面琼脂法从RalstoniaeutrophaCH34的基因文库中筛选酯酶基因estA ,对含有estA的 1 7kbDNA片段的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全长82 5bp,编码由 2 75个氨基酸组成的EstA蛋白 ,分子量为 30 785D。经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发现EstA与参与芳香化合物代谢中间位裂解途径的水解酶有很高的同源性。
2007, 47(2):355-358.
摘要: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简称AHL)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AHL的菌株R1。常规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R1属于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定名为R.toruloidesR1。结果显示R.toruloidesR1能利用所测试的3种AHL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降解AHL的能力,其对AHL依赖型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的致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07, 47(2):355-358.
摘要: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简称AHL)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AHL的菌株R1。常规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R1属于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定名为R.toruloidesR1。结果显示R.toruloidesR1能利用所测试的3种AHL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降解AHL的能力,其对AHL依赖型胡萝卜欧文氏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的致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1, 51(6):769-775.
摘要:摘要:群体感应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调节机制。铜绿假单胞菌中QS系统由lasI和rhlI 合成的信号分子3OC12-HSL和C4-HSL以及各自的受体蛋白LasR、RhlR组成,它们以级联方式调控多个基因表达。【目的】 研究细菌群体感应(QS)对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的调控。【方法】 利用铜绿假单胞菌PAO1及其QS突变株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荧光定量PCR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研究QS对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的调控。【结果】QS信号分子合成抑制剂阿奇霉素处理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QS突变株导致胞内PHA积累量显著减少;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C4-HSL合成酶基因rhlI缺失突变株PAO210胞内PHA积累量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OC12-HSL合成酶基因lasI缺失突变株PAO55、3OC12-HSL受体合成酶基因lasR缺失突变株PAO56以及lasI/lasR双缺失突变株PAO57胞内PHA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减少;lasI和lasR的突变株体内PHA合成酶基因pha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信号分子3OC12-HSL回补实验使phaC1的表达量可恢复到野生株水平,但只可部分恢复lasI缺失导致的胞内PHA合成。【结论】 由此推测,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asI/lasR系统参与胞内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