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61(2):388-397.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175CSTR: 32112.14.j.AMS.20200175
摘要:[目的] 乌头酸异构酶(aconitate isomerase,AI)可介导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及应用潜力的小分子物质反式乌头酸(trans-aconitic acid,TAA)的合成。本文通过表征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生物体首条AI基因(tbrA)的产物——TbrA蛋白的催化性质,填补人们对于AI酶学特性的认识。[方法] 我们利用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和Ni2+柱亲和纯化获得了His6-TbrA蛋白,并在体外通过HPLC检测了产物生成及对应酶活。[结果] TbrA蛋白的最适pH、温度与离子强度分别为8.0,37℃和25 mmol/L。TbrA在10℃时仍保留约60%的活性,展现了较好的耐低温特性。金属离子Mg2+、Ca2+与还原剂DTT可显著增强TbrA活性,而Fe2+、Cu2+、Zn2+、Mn2+则强烈抑制TbrA活性。TbrA将顺式乌头酸(cis-aconitic acid,CAA)异构为TAA的正反应Km、Vmax、kcat、kcat/Km值分别为6.25 mmol/L、1.39 μmol/(L·s)、4.08 1/s、0.65 L/(mmol·s),将TAA异构为CAA的逆反应的上述数值分别为71.50 mmol/L、4.17 μmol/(L·s)、12.25 1/s、0.17 L/(mmol·s)。[结论] AI酶蛋白TbrA可以在温和的理化条件下表现出最高活性,且更倾向于合成TAA。本研究定量描述了TbrA催化特性,为其今后应用于TAA工业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2019, 59(7):1373-1382.DOI: 10.13343/j.cnki.wsxb.20180493CSTR: 32112.14.j.AMS.20180493
摘要:[目的]以芽胞杆菌(Bacillus)为筛选对象,分离土壤中可编码乌头酸异构酶(aconitate isomerase,AI)的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菌株,以丰富对AI分布的科学认识,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理论与材料基础。[方法]采用土样高温预处理法、含反式乌头酸(trans-aconitic acid,TAA)唯一碳源的ACO固体平板培养法,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能够编码AI的芽胞杆菌目的菌株。[结果]共分离得到22株能够利用TAA碳源的细菌菌株,成功鉴定了其中的16株,分别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株,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7株,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1株,未鉴定到种的芽胞杆菌(Bacillussp.)6株;且它们所含AI编码基因与已知AI基因在序列上存在差异。[结论]首次证明可编码AI的芽胞杆菌细菌种类具有多样性,暗示G+细菌广泛编码AI的可能性,更新了AI几乎只在G-细菌中分布的观点,为后续深入挖掘AI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更多可用微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