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小单孢菌40027菌株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7, 47(3):482-485.

      关键词:小单孢菌40027菌株 噬菌体 福堤霉素A
      摘要 (752)HTML (0)PDF 0.00 Byte (1520)收藏

      摘要:以福堤霉素A产生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三株噬菌体:ΦHAU7、ΦHAU9和ΦHAU11。三株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较强,在测试的15株放线菌菌株中,三株噬菌体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ΦHAU9和ΦHAU11还能感染蔷薇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rea)。三株噬菌体都是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Mg2+浓度分别为32mM和30mM;ΦHAU7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范围为6~12,而其它两株噬菌体的适宜的pH范围为6~10;在储存过程中三株噬菌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8~37℃,经60℃保温30min后,除ΦHAU7仍有53%活力之外,其它两株噬菌体全部失活。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表明:三株噬菌体基因组DNA均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0kb、58kb和55kb。高压脉冲电泳结果揭示:三株噬菌体基因组DNA均具有粘性末端。

    • 小单孢菌40027菌株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7, 47(3):482-485.

      关键词:小单孢菌40027菌株 噬菌体 福堤霉素A
      摘要 (503)HTML (0)PDF 0.00 Byte (29)收藏

      摘要:以福堤霉素A产生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三株噬菌体:ΦHAU7、ΦHAU9和ΦHAU11。三株噬菌体的寄主专一性较强,在测试的15株放线菌菌株中,三株噬菌体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ΦHAU9和ΦHAU11还能感染蔷薇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rea)。三株噬菌体都是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Mg2+浓度分别为32mM和30mM;ΦHAU7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范围为6~12,而其它两株噬菌体的适宜的pH范围为6~10;在储存过程中三株噬菌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8~37℃,经60℃保温30min后,除ΦHAU7仍有53%活力之外,其它两株噬菌体全部失活。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表明:三株噬菌体基因组DNA均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0kb、58kb和55kb。高压脉冲电泳结果揭示:三株噬菌体基因组DNA均具有粘性末端。

    •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2007, 47(4):718-720.

      关键词:小单孢菌40027菌株 电转化 质粒
      摘要 (1257)HTML (0)PDF 0.00 Byte (39)收藏

      摘要: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2007, 47(4):718-720.

      关键词:小单孢菌40027菌株 电转化 质粒
      摘要 (671)HTML (0)PDF 0.00 Byte (2477)收藏

      摘要: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 尼古丁降解菌SCUEC1菌株的分离及其降解基因

      2017, 57(5):701-709.DOI: 10.13343/j.cnki.wsxb.20160391CSTR: 32112.14.j.AMS.20160391

      关键词:尼古丁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降解特性代谢途径
      摘要 (1096)HTML (820)PDF 575.15 K (1914)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并鉴定1株具有尼古丁降解能力的细菌,研究其尼古丁降解特性并对其降解基因进行分析,为尼古丁微生物降解提供基础。[方法] 从烟草种植地土壤中分离1株具有尼古丁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和生理生化特性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检测该菌株尼古丁降解率与生长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尼古丁浓度耐受性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BLAST比对分析尼古丁降解相关基因。[结果] 筛选到1株具有尼古丁降解能力的细菌,经鉴定命名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rficience) SCUEC1菌株,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尼古丁降解率可达到94.81%,该菌株在尼古丁浓度为0.50-5.00 g/L范围内生长良好且有较高的尼古丁降解能力。对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推测该菌株的尼古丁降解代谢途径与中间苍白杆菌SYJ1菌株的尼古丁降解途径相似。[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Agrobacterium tumerficience SCUEC1菌株具备尼古丁降解特性,初步推测出尼古丁降解相关基因和降解代谢途径,为尼古丁微生物降解提供基础。

    •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2017, 57(5):737-747.DOI: 10.13343/j.cnki.wsxb.20160419CSTR: 32112.14.j.AMS.20160419

      关键词:蛋白酶菌株筛选分子鉴定酶学性质
      摘要 (1240)HTML (651)PDF 1.17 M (2406)收藏

      摘要:[目的] 从丝茅草中筛选得到产蛋白酶菌株并研究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探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和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来源于丝茅草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菌种类及丰度,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能够分解酪素并产生蛋白酶的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基础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不同。通过含酪素的选择性培养基里筛选到1株产蛋白酶菌株H-1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知该菌株属于Escherichia marmotae,菌株H-16能产生分子量为70 kDa左右的单亚基蛋白酶。胰蛋白胨、蔗糖、30℃或35℃、pH 7分别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H。菌株H-16分泌的蛋白酶最适pH为6-8,在50℃及6%盐度以下酶活性几乎不受影响。此外,Cu(II)和Ag(I)等金属离子能够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结论] 该菌株H-16为嗜中温菌株,能够产生碱性蛋白酶。

    • katG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中的功能

      2015, 55(7):843-850.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575CSTR: 32112.14.j.AMS.20140575

      关键词:关键词:豌豆根瘤菌,katG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抗氧化功能,共生固氮
      摘要 (1046)HTML (546)PDF 1.05 M (1454)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细菌中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KatG参与活性氧(ROS)的解毒过程,从而防止其对细菌生长伤害,本文研究根瘤菌中katG基因的抗氧化功能对豌豆根瘤菌3841生长及共生固氮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敲除、遗传互补和对菌株的抗氧化和共生能力分析,系统地探究了根瘤菌中katG基因的功能。【结果】katG基因突变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但H2O2短时间处理导致突变株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H2O2不能诱导豌豆根瘤菌3841katG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中katG基因缺失能显著提高抗氧化基因ohrB的表达,而降低grxC基因的表达。植物盆栽实验发现,katG突变虽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和竞争结瘤能力均无影响,但katG在类菌体中表达显著下调。同时,katG突变显著影响了根瘤菌在植物根圈中的定殖能力。【结论】研究表明katG虽对豌豆根瘤菌自生和共生固氮无明显影响,但在抗氧化和根圈定殖中起重要作用,外源H2O2对katG的表达无诱导作用,但katG调节ohrB和grxC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抗氧化和共生中发挥作用。

    • 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尼古丁降解代谢中agnE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2018, 58(5):907-914.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513CSTR: 32112.14.j.AMS.20170513

      关键词: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尼古丁降解代谢agnE基因功能2,5-二羟基吡啶
      摘要 (844)HTML (747)PDF 643.32 K (1551)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尼古丁降解菌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中agnE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agnE基因表达蛋白进行功能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agnE全长基因(1029 bp),构建重组质粒pET28a-agnE,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异源表达,采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以2,5-二羟基吡啶作为反应底物,在检测波长320 nm下测定反应液吸光度值,进一步研究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对AgnE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基因agnE,构建了pET28a-agnE重组质粒并进行了表达,AgnE蛋白分子量为42.0 kDa,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酶促反应0、5、10、20 min时反应液吸光度分别为0.6170、0.2273、0.0907、0.0667。在pH 8.0、温度20℃下,AgnE蛋白具有较高的2,5-二羟基吡啶双加氧酶活性,且Fe2+对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明确了AgnE蛋白具有2,5-二羟基吡啶双加氧酶活性。

    • 小单孢菌40027菌株质粒pJTU112复制区的克隆与序列特性

      2013, 53(6):623-627.

      关键词:关键词:小单孢菌40027菌株,质粒pJTU112,复制区,克隆
      摘要 (1017)HTML (0)PDF 1.12 M (2298)收藏

      摘要:摘要:福堤霉素A 产生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含有两个质粒pJTU101和pJTU112。【目的】对质粒pJTU112复制区进行克隆,并对质粒pJTU112复制区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克隆质粒pJTU112的不同DNA片段导入消除质粒的小单孢菌40027菌株,通过复制功能的测定,确定质粒pJTU112的复制区,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质粒pJTU112 的复制区定位在约4.7 kb的SacI-KpnI DNA片段上,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4.7 kb的SacI-KpnI DNA片段包含5个ORFs(open reading frames),其中pJTU112.1和pJTU112.2与质粒接合转移有关,pJTU112.3、pJTU112.4和pJTU112.5与质粒复制有关。【结论】质粒pJTU112的复制区定位在约4.7 kb的SacI-KpnI DNA片段上。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9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