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61(8):2294-2305.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629CSTR: 32112.14.j.AMS.20200629
摘要:伦茨菌属(Lentzea)由Yassin等于1995年建立,是一个经典的丝状稀有放线菌类群,目前共包含23个有效描述种。伦茨菌的细胞壁含有meso-二氨基庚二酸,优势甲基萘醌成分为MK-9(H4),磷酸类脂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双磷脂酸甘油、磷脂酰甘油和磷脂酰肌醇,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68.6 mol%–79.6 mol%。伦茨菌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多样性,包括I型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整合酶的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结核活性等,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逐步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在研究贵州石灰岩风化壳放线菌多样性时分离获得若干株伦茨菌,采用多相分类方法研究Lentzea xinjiangensis DHS C013T和Lentzea pudingi DHS C021T两株菌的分类学地位,证实均为伦茨菌属的新物种。在此研究基础上,引用有关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伦茨菌属的建立、分类学特征、生态位和物种分布、功能基因组、天然活性产物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22, 62(5):1600-1612.DOI: 10.13343/j.cnki.wsxb.20210580CSTR: 32112.14.j.AMS.20210580
摘要:1984年美国著名放线菌分类学家Labeda建立的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是典型的丝状稀有放线菌重要类群之一。糖丝菌的气生菌丝在孢子形成过程中通常呈现锯齿状形态,细胞壁含meso-二氨基庚二酸,磷酸类脂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优势甲基萘醌是MK-9(H4)和MK-10(H4),基因组中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诊断核苷酸序列为CAC (607–609)和GTG (617–619)。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证实,糖丝菌基因组中存在丰富的聚酮合成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等基因簇,具有生物合成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物与酶产物的潜能,且研究证实糖丝菌能够代谢产生已知抗生素的衍生物或新骨架结构的抗生素,如二硫吡咯酮类、内酰胺类、蒽环类和氯霉素等新抗生素,在抗病毒、抑菌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医药价值。同时,糖丝菌也是工业酶制剂生产菌种资源的新成员,在酶制剂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其代谢产生的几丁质酶、纤维素酶等新型活性酶在现代农业以及轻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另外,糖丝菌凭借自身独特的遗传代谢多样性在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污染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近期本实验室发表的一株糖丝菌新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从糖丝菌属的分类学典型特征、基因组学、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以及产酶应用开发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挖掘糖丝菌的应用潜力提供理论基础。
2016, 56(7):1123-1131.DOI: 10.13343/j.cnki.wsxb.20150442CSTR: 32112.14.j.AMS.20150442
摘要:[目的] 微生物诱导成矿是近年来地质微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采用一株分离自喀斯特地区的岩生放线菌DHS C013T菌株,研究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在由NaHCO3、Ca(NO3)2·4H2O组成的成矿体系中对CaCO3生成及形貌的影响。[方法] 将在葡萄糖麦芽酵母提取物(MGYP)培养液中培养的放线菌上清液、菌丝球、发酵液以及无菌的MGYP培养液和超纯水分别加入成矿体系,SEM观察不同处理成矿体系中的底部沉淀物。[结果] 在超纯水成矿体系中只形成标准菱面体方解石,而在添加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甚至含有机质的培养液则可形成形态各异的CaCO3晶体,如球形、哑铃以及表面具有鳞片状的柱形。这些特殊形态的CaCO3晶体的形成,可能是在放线菌的菌丝球和菌丝片段以及胞外分泌物上成核和逐渐生长的结果。[结论] 放线菌菌丝体及代谢产物对调控和影响CaCO3的晶体形貌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诱导生物成矿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