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64(12):4918-4935.DOI: 10.13343/j.cnki.wsxb.20240401CSTR: 32112.14.j.AMS.20240401
摘要:【目的】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且紧密联系的水生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是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有机组分并参与介导水体各类物质的转化和能量流动,探究河流与湖泊水体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共现网络模式的差异是深入理解柴达木盆地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方法】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利用统计分析,选取柴达木盆地典型河湖(4个湖泊和6条河流)为研究对象,解析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驱动因素和共现网络的差异性。【结果】 河流水体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湖泊水体(Wilcoxon,P<0.01)。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细菌群落的最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河流占比:6.0%−63.0%;湖泊占比:8.0%−61.0%),河流与湖泊的真菌群落最优势物种不同,河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0.5%−75.0%、湖泊为未分类菌门(unclassified_k_Fungi):3.0%−87.0%。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细菌:R=0.599,P=0.001;真菌:R=0.435,P=0.001)。海拔(altitude, Alt)、叶绿素a (chlorophyll a, Chl-a)和总氮(total nitrogen, TN)是不同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的显著驱动因子;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 potential of hydrogen, pH)和温度(temperature, Temp)是不同水体真菌群落结构的显著驱动因子。细菌和真菌群落在不同生境中稳定性差异较大:河流细菌群落比湖泊细菌群落中更稳定,而湖泊真菌群落比河流真菌群落更稳定。【结论】 柴达木盆地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柴达木盆地河湖水生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和联系提供数据支撑,并为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1, 61(6):1698-1714.DOI: 10.13343/j.cnki.wsxb.20210128CSTR: 32112.14.j.AMS.20210128
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锡林河流域中游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Chlorobi)成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方法] 本文选择典型河滨带环境为研究对象,沿河流中心至河流阶地(陆向)方向,在无植被带(BC)、水莎草沼泽(BS)、灯芯草沼泽化草甸(LF)、鹅绒委陵菜草甸(HF)、河流阶地羊草草原(LT)、丘陵坡地大针茅典型草原(HT)中分别采集0-10 cm土壤样品。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 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来自绿菌目(Chlorobiales)和Ignavibacteriales目的9个类群。Chlorobiales1、2、6及Ignavibacteriales7、9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低于0.40%;Ignavibacteriales3、4、5、8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介于0.54%-1.06%。Chlorobiales1、2类群在HF、LT和HT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S(P<0.05),Chlorobiales1类群的相对丰度与pH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2类群的相对丰度与粉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navibacteriales3、5、7、9和Ignavibacterium4类群在LF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C(P<0.05),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6和Ignavibacteriales8类群在B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带(P<0.05),与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变异权重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解释了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变异的65.7%。[结论] 锡林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含水量是不同植被带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