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43(5).
摘要:用PCR合成的瑞氏木霉(T.reesei)β-内切葡聚糖酶Ⅰ(EGⅠ)的cDNA, 构建了由酵母醇脱氢酶 (ADH1)启动子和终止子引导表达、β-内切葡聚糖酶自身信号肽序列引导分泌、由酵母rDNA序列引导同源整合的酵母YIP型β-内切葡聚糖酶表达分泌质粒pA15PET。采用pA15PET与酵母YEP型G418抗性表达质粒的共转化,将EGⅠ表达单元整合到已整合有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LDC)表达单元的啤酒酵母工程菌BE9711的染色体rDNA序列中,获得同时表达胞内α-ALDC和胞外β-内切葡聚糖酶的啤酒酵母工程菌。
2003, 43(2).
摘要:对一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简称EPS)的乳酸菌Z222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其发酵液通过浓缩、除蛋白、脱色、乙醇沉淀、透析、CM纤维素柱、DEAESephadex 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冷冻干燥后得到一种纤维状白色固体产品EPSⅠ。将该产品对荷肉瘤S180小鼠进行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试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它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器官重量和脾细胞抗体形成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EPSⅠ有希望作为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
2003, 43(2).
摘要:应用βGlucuronidase基因(gusA)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缺失nisZ编码区上游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和promoter2)中的一个,发现只有靠近编码区的promoter2是nisZ启动子诱导表达所必需。将promoter2中10区及其上游的一个碱基突变为乳酸菌中典型的组成型启动子的10区结构,该改变使nisZ启动子诱导功能下降;将promoter2的10区和35区的间隔区由20个碱基缺失突变为17个碱基,则nisZ启动子失去诱导功能。据此认为该间隔区的结构与nisZ启动子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2000, 40(2).
摘要:本文建立了研究难于单独连续培养的专性蛭弧菌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体系。应用此方法体系发现并证明了在专性蛭弧菌BDG9中所含的质粒pSTⅠ存在着独特的质粒缺失现象,当蛭弧菌BDG9单独培养时,在通常决定质粒稳定性的复制功能和分配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之下,随着细胞的传代,质粒pSTⅠ逐渐丢失,蛭弧菌的生长繁殖也逐渐停止,表明质粒pSTⅠ的存在对BDG9细胞单独生长有重要作用。
2002, 42(1).
摘要: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 0 4 2BS可以在大豆和苜蓿上结瘤。用费氏中华根瘤菌USDA2 5 7的nodD1和nodD2基因分别作为探针 ,与 0 4 2BS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 ,发现其DNA经EcoRI酶切后分别在 3 0kb和 6 0kb处各有一条阳性带。回收这两条阳性带附近的DNA片段 ,建立部分基因文库 ,克隆到带有nodD1基因的 3 0kb片段 ,以及带有nodD2基因的 6 0kb片段。对nodD1和nodD2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0 4 2BS的nodD1与费氏中华根瘤菌根瘤菌USDA2 5 7和USDA1 91的同源性高达 99% ,而nodD2与USDA2 5 7的同源性为1 0 0 %。再将nodD1的片段克隆到pBBRIMCS 5载体上 ,导入豌豆根瘤菌蚕豆生物变种 (Rhi zobiumleguminosarumbv.viciae)LPR5 0 5 4中进行功能检测 ,显示 0 4 2BS的nodD1均可被大豆分泌的类黄酮物质染料木黄酮以及苜蓿分泌的类黄酮物质毛地黄黄酮所诱导
2004, 44(3).
摘要:基因芯片因其具有高密度、高灵敏度、快速(实时)检测、经济、自动化和低背景水平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目前,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基因芯片主要有功能基因芯片(FGAs)、系统发育的寡核苷酸芯片(POAs)和群落基因组芯片(CGAs)。综述了基因芯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和混合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等。讨论了基因芯片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2004, 44(4).
摘要:用PCR合成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酸性α淀粉酶(Acid αamylase)的cDNA,构建了由酵母醇脱氢酶(ADH1)启动子和终止子引导表达,酸性α淀粉酶自身信号肽序列引导分泌的表达元件,与黑曲霉糖化酶cDNA的表达元件同时插入由酵母rDNA序列引导同源整合的酵母Yip型表达载体pWHY中,构成双基因表达分泌质粒pWAG。采用pWAG与酵母Yep型G418抗性表达质粒的共转化,将两个基因表达元件整合到酒精生产酵母菌株AS2.346的染色体rDNA序列中,获得同时表达胞外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双功能酒精酵母工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