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南海深海沉积物烷烃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多样性初步分析

      2007, 47(5):869-873.

      关键词:南海 深海沉积物 石油降解菌 生物多样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
      摘要 (670)HTML (0)PDF 0.00 Byte (2250)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和非培养2种手段研究了南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通过烷烃富集培养,从2个站点不同深度的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富集筛选出48株深海细菌,其中27株对十六烷有降解能力。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4株降解菌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2株Dietzia maris菌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3mN/m左右,这是该种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的首次报道。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南海沉积物富集物中的烷烃降解菌优势菌是芽孢杆菌,而且有多种。其中,Bacillus aquimaris在两个站点的7个样品的富集物中都是优势菌。此外,Sporosarcina,Halomona以及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在不同样品中也表现为除Bacillus之外的优势菌。

    • 南海深海沉积物烷烃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多样性初步分析

      2007, 47(5):869-873.

      关键词:南海 深海沉积物 石油降解菌 生物多样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
      摘要 (917)HTML (0)PDF 0.00 Byte (105)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和非培养2种手段研究了南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通过烷烃富集培养,从2个站点不同深度的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富集筛选出48株深海细菌,其中27株对十六烷有降解能力。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4株降解菌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2株Dietzia maris菌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3mN/m左右,这是该种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的首次报道。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南海沉积物富集物中的烷烃降解菌优势菌是芽孢杆菌,而且有多种。其中,Bacillus aquimaris在两个站点的7个样品的富集物中都是优势菌。此外,Sporosarcina,Halomona以及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在不同样品中也表现为除Bacillus之外的优势菌。

    • 中国南海部分深海沉积物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

      2017, 57(9):1332-1341.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140CSTR: 32112.14.j.AMS.20170140

      关键词:南海深海沉积物真菌多样性抑菌活性
      摘要 (1412)HTML (930)PDF 538.52 K (2366)收藏

      摘要:[目的] 从南海4个站位的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真菌,揭示其多样性并测定抗菌活性。[方法] 使用4种培养方法和8种培养基,从12个深海沉积物样本中分离培养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试真菌小量发酵液粗浸膏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 共分离到125株纯培养真菌,基于形态和ITS序列分析,排重后得到18个种类型,这些真菌可以划分到12个属,大多数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只有2株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4个站位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抑菌活性筛选显示,大多数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这几个属的真菌表现出对多种指示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是Alternaria tenuissima DN09、Alternaria alternata DN14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DN16对G+和G-细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和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利用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奠定了基础。

    •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两个站位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2016, 56(9):1434-1449.DOI: 10.13343/j.cnki.wsxb.20150571CSTR: 32112.14.j.AMS.20150571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区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摘要 (1377)HTML (961)PDF 4.06 M (2523)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解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西区2个站位(WBC1305和WBC1316A)深海沉积物细菌群多样性。[方法]直接提取环境样品总基因组,通过PCR和TA克隆策略构建了2个站位6个层次16S rRNA基因文库,对2个站位沉积物表层泥样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 2个站位6个文库共获得有效克隆533个,其中472个克隆包括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迷踪菌门、芽单胞菌门、Hydrogenedentes、Chlorobi和Nitrospinae16个细菌类群,而另外61个克隆为不可分类细菌类群。[结论]结果表明γ-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分别是WBC1305和WBC1316A站位的优势种群; WBC1316A站位细菌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和复杂。

    • 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沉积物砷抗性菌的富集分离与多样性分析

      2008, 48(10):1351-1355.

      关键词: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砷抗性菌; 生物多样性
      摘要 (1197)HTML (0)PDF 511.44 K (1546)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深海砷抗性菌,了解印度洋中脊深海沉积物砷抗性菌的多样性情况。【方法】通过砷富集培养,筛选出砷抗性菌;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与构建16S rDNA 克隆文库法两种手段分析了富集物中砷抗性菌的多样性。利用兼并引物PCR,从抗性菌株中克隆与砷抗性相关的基因。【结果】共筛选到8株砷抗性菌,分别属于γ-proteobacteria的5个不同的属。其中,菌株AS-I1-3的抗性最高,可以在26×10-3 mol/L三价砷存在的情况下生长,该菌株的16S rDNA 序列与菌株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 IAM同源性最高 (100%)。DGGE分析显示,该菌是富集物中的最优势菌,其次是盐单胞菌(Halomonas)和海杆菌(Marinobacter)。16S rDNA 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与菌株AS-I1-3序列相同的克隆子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2.5%;而与菌株AS-I1-5 (Halomonas meridiana, 100%) 和菌株Mn-I1-6(Marinobacter vinifirmus,99%)序相同的克隆子分别占10%和7.5%。然而,利用兼并引物PCR,仅能从2株非优势菌中克隆到了与砷抗性相关的基因,表明菌群中的优势抗性菌可能有其他的抗性机制。【结论】在深海环境中存在着多种砷抗性菌,其中Pseudoalteromonas属的菌株是该富集条件下的砷抗性优势菌。这些砷抗性菌在大洋环境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