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淡紫拟青霉右旋糖酐酶的形成条件

      1992, 32(5).

      关键词:淡紫拟青霉;右旋糖酐酶
      摘要 (919)HTML (0)PDF 0.00 Byte (987)收藏

      摘要:比较了各种碳水化合物对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右旋糖酐酶形成的影响,右旋糖酐是最好的碳源,也是最佳诱导物。不同分子量(17.2—1000kD)的右旋糖酐对酶形成的诱导作用不同,酶的产生随右旋糖酐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用分子量为1000kD的右旋糖酐作碳源时比用17.2kD的右旋糖酐作碳源时的产酶量高40%以上。用右旋糖酐和其它糖的混合物作碳源时,酶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右旋糖酐酶形成的其它适宜条件:氮源为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6.0—7.0.种龄为48小时,在250ml三角瓶中装50ml培养基,于28℃在200r/min摇床上培养6天。

    • 右旋糖酐酶的底物吸附

      1990, 30(6).

      关键词:右旋糖酐酶;右旋糖酐;吸附
      摘要 (628)HTML (0)PDF 0.00 Byte (628)收藏

      摘要:用35%乙醇保护,底物占旋糖酐能对右旋糖酐酶有效地吸附。采用0.2mol/L pH8.0的KzHPO4-KH2PO4缓冲液(内含30%乙醇)进行解吸,总同收率在80%以上。粗酶液经此过程提纯了9倍。低温对吸附有利。 在酶稳定范围内,pH对吸附影响不大。酶浓度过高,吸附效率下降。对稀酶液可连续多次吸附以达到浓缩目的。1.5%(W/V)的右旋糖酐使可得到满意的吸附效果,对五种不同来原的右旋糖酐酶吸附率都很高,但不同来源的底物适用情况差别很大。

    • 右旋糖酐酶对变形链球菌体外形成的牙菌斑物质的作用

      1988, 28(3).

      关键词:右旋糖酐酶;牙菌斑;淡紫拟青霉;变形链球菌
      摘要 (790)HTML (0)PDF 0.00 Byte (1232)收藏

      摘要:为探讨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右旋糖酐酶(Dextranase,EC 3.2.1.11)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产生的牙菌班物质的作崩,进行了体外试验。发现该酶能阻止变形链球荫在蔗糖培养基中形成的牙菌斑物质在不锈钢丝上的附着,其阻止附着的能力与加入的酶量正相关,且对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茧形成的牙菌斑都存在这秘关系,只是程度上略有差异。对国内常见的c型变形链球旃(cY一9{)所形成的牙菌斑也相当有效。55#t、该酶能促使已形成的附着物的脱落。通过显徽镜观祭,看到变形链球菌在蔗糖培养基中培养,能在细胞外形成一甚粘性多糖类物质,若在培养时加八朽旋稽酐酶,经对菌落和菌体形态的观察,均见这类物质的量大为减少。上述结果都为陔酶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功效提供了实验室证据。

    • 右旋糖酐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1988, 28(1).

      关键词:右旋糖酐酶;真菌;酶学性质
      摘要 (938)HTML (0)PDF 0.00 Byte (1345)收藏

      摘要:从3162株真菌中筛出具有右旋糖酐酶话力的菌株528株,其中黄柄白曲霉(Asp. Flavi-pes)、蠕形青霉(Pen. Vermiculatum)、产黄青霉(Pen. Chrysogerum)和构巢曲霉(Asp. Nid-ulans)也产该酶,这在文献中尚未见报道。通过复筛,从中选出5株,它们分属黄柄白曲霉(Asp. Flavipe、二株)、肉色曲霉(Asp.carneus)、焦曲霉(Asp. Ustus)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各一株)。对它们的产酶特性作了一系列比较研究,发现所有酶的最适温度皆为50--55℃,最适作用PH为5.0—5.5,酶解最终产物是异麦芽塘、异麦芽三糖及少量葡萄糖,故它们皆属内切型右旋糖酐酶。此外它们在温度和PH稳定性、其它酶活力存在的情况、对不同底物作用的情况、凝胶电泳模式、金属离子和一些蛋白质变性剂的影响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由淡紫拟青霉8523菌产生的右旋糖酐酶具有较好的酶学性质:它在500保温24小时和60℃保温1小时,剩余话力分别为95%和90%,在pH 3.5—1 0.5很宽的范围内是稳定的,此外它对SDS和脲的耐受性也较其它菌株的酶好。

    • 一株产右旋糖酐酶青霉的分离及酶的纯化和性质

      2011, 51(4):495-503.

      关键词:关键词:右旋糖酐酶,棘孢青霉,分离纯化,酶学性质
      摘要 (1636)HTML (0)PDF 971.38 K (2890)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新的产右旋糖酐酶的真菌F1001,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为酶法制备药用级右旋糖酐提供新的右旋糖酐酶产生菌株。【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菌株。利用硫酸铵盐析、Sepharose 6B 凝胶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酶蛋白,并对其酶学性质及催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经过鉴定确定菌株F1001为棘孢青霉(Penicillium aculeatum)。通过SDS?PAGE测得棘孢青霉右旋糖酐酶的分子量为66 kDa左右,以右旋糖酐70

    • 一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2016, 56(5):880-890.DOI: 10.13343/j.cnki.wsxb.20150384CSTR: 32112.14.j.AMS.20150384

      关键词:耐热右旋糖酐酶淡紫拟青霉筛选鉴定酶学性质
      摘要 (962)HTML (601)PDF 5.17 M (2017)收藏

      摘要:[目的]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真菌。[方法] 采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结合稀释涂布法和平板透明圈法分离筛选出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培养特征,结合IT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菌株所产右旋糖酐酶的酶学性质。[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G001,经鉴定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DG001所产右旋糖酐酶的最佳催化条件为55℃,pH 5.0;最适底物为5% Dextran T70。酶在60℃以下和pH 4.0-7.0之间稳定。urea、Mn2+和Mg2+对酶活均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Mn2+和urea可使酶活分别提高到116.91%和110.14%,而Cu2+则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该酶水解右旋糖酐T2000的产物主要是异麦芽糖和异麦芽三糖,被确定为内切右旋糖酐酶。酶对底物的亲和性随底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成功筛选获得1株产耐热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G001,所产酶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活力,热稳定性好。该酶在制糖工业及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的制备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