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5(6):661-666.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76CSTR: 32112.14.j.AMS.20140376
摘要:摘要:肠道中甲烷菌可以在严格厌氧的条件下利用H2和碳源生成甲烷,约1/3的正常人体内都可以检测到甲烷。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甲烷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方面起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甲烷菌发酵产物(甲烷)在肠道中的代谢,主要集中于甲烷菌与肠道功能失调之间的关系。IBS患者肠道甲烷菌数量常比正常人群少,并且肠道甲烷菌与肥胖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对甲烷菌的产甲烷作用在肠道功能稳定方面的作用、甲烷与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症、结肠癌)以及甲烷菌和甲烷与肥胖症的关系进行概述,并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肠道产甲烷菌、甲烷与肠道健康的关系。
2007, 47(6):1115-1118.
摘要:肥胖以及与肥胖相关的一些疾病威胁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型脂肪肝。最新研究表明消化道微生物区系(microbiota,指一个特定区域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群落的统称。)可能与宿主肥胖相关。目前此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总结了以往研究结果,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作用、与宿主能量代谢相关的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和作用、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影响宿主能量储存的途径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本实验室已有研究成果,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2007, 47(6):1115-1118.
摘要:肥胖以及与肥胖相关的一些疾病威胁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包括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型脂肪肝。最新研究表明消化道微生物区系(microbiota,指一个特定区域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群落的统称。)可能与宿主肥胖相关。目前此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总结了以往研究结果,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作用、与宿主能量代谢相关的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和作用、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影响宿主能量储存的途径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本实验室已有研究成果,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2020, 60(5):856-863.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20CSTR: 32112.14.j.AMS.20190420
摘要:肠道微生物在平衡健康与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肠道微生物中的一种,其在降解肠道粘蛋白方面的特性使其成为肠腔与宿主细胞黏膜界面的关键生物。嗜粘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代谢疾病和低度炎症呈负相关。口服嗜粘蛋白阿克曼菌可改善小鼠代谢疾病的相关症状,嗜粘蛋白阿克曼菌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候选药物。本综述通过总结现有关于嗜粘蛋白阿克曼菌在糖尿病和肥胖症中发挥作用的研究,指出嗜粘蛋白阿克曼菌调节宿主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机制,为嗜粘蛋白阿克曼菌的进一步研究和糖尿病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2018, 58(7):1287-1297.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416CSTR: 32112.14.j.AMS.20170416
摘要:[目的]基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代谢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同配方的益生菌对小鼠肥胖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成10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加8种不同配方的益生菌产品(50亿CFU/只),所有动物连续喂养9周,每周测量小鼠体重1次。最后一周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血脂相关指标,称取内脏重量,并留取小鼠盲肠内容物,提取小鼠肠道菌群总DNA,利用16S rDNA测序检测相关细菌含量。[结果]部分益生菌可引起小鼠体重增速加快,而部分益生菌可减缓小鼠肥胖和降低内脏脂肪重量,同时缓解高血脂症。丹尼斯克品牌益生菌配方组小鼠肠道中厚壁菌/拟杆菌比例(F/B)是正常饮食组的22.8倍,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ermansia)细菌含量几乎为0;而菌拉丁品牌益生菌配方组小鼠F/B比例与正常饲料饮食组类似,Akkermansia含量为0.5%,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小鼠的一半左右。[结论]益生菌可影响小鼠体重和代谢,但不同配方的益生菌效果截然相反。特定的益生菌配方对肥胖和高血脂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其选用的菌株本身的特性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配比能够降低小鼠肠道中F/B比例以及升高Akkermansia的含量所带来的。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可改善代谢的益生菌产品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