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51(7):891-897.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阐明可扩散性信号分子(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DSF) 调控的鞭毛基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Rs105 的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PCR 的方法克隆靶标基因flgDxoc 和flgExoc,用同源重组法构建缺失突变体,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菌体形态、运动性、致病性及过敏性反应等表型,用反转录PCR(RT-PCR) 的方法验证Rs105 和ΔrpfFxoc( rpfFxoc 基因
2011, 51(9):1185-1193.
摘要:摘要: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Ac)是近年来发生在西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重要病原细菌。它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引起叶斑或叶枯,造成果实腐烂,严重时导致绝产。【目的】验证组氨酸的合成缺陷与Ac 的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ni-Tn5 转座子随机插入方法,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xjl12 突变体文库中筛选突变体,并通过亚克隆技术对基因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在烟草上失去过敏反应且致病性降低的突变体。鉴定其为hisC(histidinol-phosphate aminotransferase) 基因的突变体。同时也对Ac 中组氨酸合成过程中的另外3 个酶(hisA、hisB 和hisD 基因) 进行了研究。这些基因突变后均丧失了激发烟草过敏性反应的能力,致病性明显下降,发病时间比野生型延迟了约48 h,通过外源添加组氨酸可恢复其突变特征。【结论】这些基因的突变所致性状改变与组氨酸的合成缺陷直接相关。
2012, 52(4):449-456.
摘要:摘要:【目的】旨在阐明双组分系统RpfCxoc/RpfGxoc 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合成、致病性等相关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Xoc 野生型菌株Rs105 为母体,利用自杀载体pK18mobsacB 缺失突变rpfCxoc、rpfGxoc 和rpfGCxoc(rpfCxoc 和rpfGxoc 双基因) ,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DSF 合成水平、对水稻的致病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 产量、菌体形态及群体结构。【结果】从Rs105 基因组中克隆了rpfCxoc 和rpfGxoc 基因,并获得了相应的单基因或双基因缺失突变体。与Rs105 相比,ΔrpfCxoc 和ΔrpfGCxoc 过量合成DSF 信号分子,但是ΔrpfGxoc 合成DSF 的能力显著下降;rpfCxoc 和rpfGxoc 单基因或双基因的缺失突变均导致Xoc 的致病性丧失,EPS 合成水平下降34.1%-48.5%,形成菌体高度聚集的生物膜结构。【结论】RpfCxoc/RpfGxoc 双组分系统调控Xoc 的DSF 生物合成、EPS 产生和生物膜的驱散,是Xoc保持致病性所必需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