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NS1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

      2007, 47(3):418-422.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H5N1 NS1
      摘要 (430)HTML (0)PDF 0.00 Byte (2037)收藏

      摘要:利用RT-PCR方法,从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扩增到了NS1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和纯化了NS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A/Anhui/01/2005毒株与近些年国内分离的水禽H5N1病毒进化关系更为接近。NS1与福建、湖南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1%和98.2%。序列分析表明,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的92位氨基酸为Asp,与病毒的细胞因子抗性相关的80~84位氨基酸发生缺失,与断裂/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结合的基序改变为GFEWN,和病毒致死性相关的PL基序为ESEV。随后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纯化了NS1蛋白。NS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特性分析以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1的致病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 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NS1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

      2007, 47(3):418-422.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H5N1 NS1
      摘要 (549)HTML (0)PDF 0.00 Byte (72)收藏

      摘要:利用RT-PCR方法,从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扩增到了NS1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和纯化了NS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A/Anhui/01/2005毒株与近些年国内分离的水禽H5N1病毒进化关系更为接近。NS1与福建、湖南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1%和98.2%。序列分析表明,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的92位氨基酸为Asp,与病毒的细胞因子抗性相关的80~84位氨基酸发生缺失,与断裂/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结合的基序改变为GFEWN,和病毒致死性相关的PL基序为ESEV。随后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纯化了NS1蛋白。NS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特性分析以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1的致病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 基于CRISPR/Cas13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耐药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 63(9):3628-3640.DOI: 10.13343/j.cnki.wsxb.20230029CSTR: 32112.14.j.AMS.20230029

      关键词:CRISPR等温扩增mecA核酸检测ERASE试纸
      摘要 (412)HTML (1428)PDF 752.08 K (1624)收藏

      摘要:【目的】 针对目前耐药基因检测通常需要依赖专业检测设施和设备,仍缺乏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这一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mecA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在mecA基因序列的保守区中设计筛选出灵敏度较高的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引物和CRISPR RNA (CRISPR RNA, crRNA),通过结合消线法核酸检测试纸技术(easy-readout and sensitive enhanced, ERASE)建立针对mecA基因的检测方法,最后利用模拟样本及临床分离样本对建立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筛选出了1组针对mecA耐药基因的高效扩增引物和crRNA,并建立了基于CRISPR-ERASE的mecA耐药基因高灵敏核酸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 copies/μL,在32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该方法共检出24株mecA耐药基因阳性菌株,与药敏试验及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CRISPR-ERASE核酸检测试纸技术的简单、高灵敏的mecA耐药基因检测方法。

    • 生物细胞中颗粒状多聚磷酸盐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022, 62(12):4713-4730.DOI: 10.13343/j.cnki.wsxb.20220164CSTR: 32112.14.j.AMS.20220164

      关键词:酸性钙体异染颗粒多聚磷酸盐细胞应激颗粒状多聚磷酸盐细胞器
      摘要 (442)HTML (1630)PDF 994.96 K (1456)收藏

      摘要: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poly P)是一种由数十个或上百个磷酸根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以颗粒状、胶体状和溶解状等多种状态存在于各类生物细胞中。生物体中的poly P能够通过分解提供能量;鳌合金属离子来调节细胞内渗透压,维持质膜稳定;与蛋白质或DNA结合稳定其结构,减轻细胞应激损伤。颗粒状多聚磷酸盐细胞器主要指细胞中用于贮存颗粒状poly P、金属阳离子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和少量水等物质的细胞器。在寄生虫细胞中颗粒状聚磷细胞器常称为酸性钙体,而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细胞中则称为异染颗粒,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酸性钙体和异染颗粒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遂将其统一定义为颗粒状多聚磷酸盐细胞器。颗粒状聚磷细胞器的发现拓展了生物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LUCA)的学说,丰富了原核生物细胞器认知,我们相信该细胞器在生命起源、抗环境胁迫、生物互作和代谢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疾病治疗以及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