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猪β2微球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谱分析

      2009, 49(12):1596-1600.

      关键词:关键词:二级结构;圆二色谱;β2微球蛋白
      摘要 (1874)HTML (0)PDF 371.53 K (2410)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巴马小型猪β2微球蛋白(β2m)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亚克隆巴马小型猪β2m的成熟肽部分,并构建与pMAL-p2X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B1并诱导后,融合表达蛋白分别经过 Western-blot、纯化及Factor Xa切割,分离纯化单体蛋白。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um, CD)测定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MBP-β2m大小为52.1 kDa。切割后去除MBP的单体蛋白大小为10.6 kDa。圆二色谱分析单体蛋白β2m二级结构

    • 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受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

      2009, 49(10):1282-1288.

      关键词: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ma B因子;环境压力胁迫
      摘要 (1305)HTML (0)PDF 456.84 K (2258)收藏

      摘要:摘要:Sigma B(σB)因子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压力应答和毒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力与耐受环境条件的胁迫息息相关。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能启动一些基因的表达,以增强细菌对环境的耐受性,这些基因包括与耐受渗透压、酸碱性环境、氧化、极端温度和宿主体内胆碱等环境压力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σB因子在上述几种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该菌的生理特征、探讨食品的最佳生产和保藏条件、防止细菌的感染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抑菌机制

      2021, 61(2):368-378.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269CSTR: 32112.14.j.AMS.20200269

      关键词:贵金属纳米材料抑菌机制细菌耐性膜电位排斥吸附蛋白群体感应
      摘要 (397)HTML (4198)PDF 1.68 M (1077)收藏

      摘要:贵金属纳米材料(Noble metal-based nanomaterials,NMNs)具有广谱抗菌性。NMNs可通过纳米穿孔、破坏膜稳定性、诱导活性氧、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等方式杀灭细菌。同时,在NMNs选择压力下,细菌进化出了抵抗NMNs损害的能力。细菌对NMNs的耐性可通过膜电位排斥、分泌吸附蛋白、激活抗氧化损伤相关酶、外排有毒颗粒以及群体效应等途径得以表现。本文一方面总结了NMNs对细菌的抑制机制,另一方面探讨了细菌对NMNs产生耐性的方式、原因及目前研究的不足,以期为合理开发并应用抑菌贵金属纳米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 苯唑西林敏感、mecA基因阳性的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2021, 61(11):3607-3618.DOI: 10.13343/j.cnki.wsxb.20210086CSTR: 32112.14.j.AMS.20210086

      关键词:OS-MRSA毒素编码基因耐药性分子分型
      摘要 (556)HTML (1685)PDF 649.82 K (1162)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猪源苯唑西林敏感-mecA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Oxacillin-susceptible,mecA-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OS-MRSA)的流行情况、菌株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本研究对我国中西部4个省份(甘肃、陕西、河南和广西)的9个规模化养猪场进行鼻腔拭子样本采集。[方法] 运用PCR扩增nuc和mecA基因及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对OS-MRSA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所得的OS-MRSA菌株进行26种毒素编码基因、16种抗生素耐药性以及spa、MLST和SCCmec分型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采集的884份样本中,67份样本7.6%(67/884)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50株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8株苯唑西林耐受-mecA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Oxacillin-resistant mecA-positive,OR-MRSA)和9株OS-MRSA菌株。26种被检毒素编码基因中有9种毒素编码基因被检出,其中hla基因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ld、hlb、hlg、sei、sem、seg、sen和seo。此外,67株分离株中仅有16株携带肠毒素编码基因,其中OR-MRSA和OS-MRSA菌株分别占37.5%(6/16)和50.0%(8/16),且携带毒素编码基因的菌株克隆型均为ST9-t899。16种所测试抗生素中,菌株对12种抗生素表现为耐药,其中MSSA、OR-MRSA和OS-MRSA分离株分别主要对1-8、10-12和7-11种抗生素耐药。所有分离株共有4种克隆型ST398-t571、ST9-t899、ST398-t034和t11241,其中ST9-t899为MRSA菌株唯一克隆型和ST398-t571为MSSA优势克隆型。除4株分离株未检测到SCCmec分型外,IVb(76.5%,13/17)是MRSA分离株的唯一分型。[结论] 结果表明,我国猪源MRSA分离株对苯唑西林药物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出现了较多的苯唑西林敏感菌株。此外,MSSA和MRSA分离株优势克隆型分别为ST398-t571和ST9-IVb-t899。研究还发现,克隆型与毒素编码基因有显著相关性,携带毒素编码基因的菌株克隆型均为ST9-t899。通过了解我国猪源MSSA、OR-MRSA和OS-MRSA的流行、分子特征和耐药性,可以为我国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 一株甲醇利用菌的分离及其在甲醇测定中的应用

      2013, 53(8):852-859.

      关键词:关键词:甲醇,嗜有机甲基杆菌,甲醇测定,固定化细胞
      摘要 (1183)HTML (0)PDF 1.17 M (2265)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能够利用甲醇的微生物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甲醇测定的初步研究中。【方法】采用富集培养及固体平板分离法分离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 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以固定化细胞和溶氧仪组合成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含量甲醇的响应时间以及溶氧变化与甲醇含量的关系。【结果】从山西清徐农用沼气池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M21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嗜有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organophilium)。传感系统在0.02% -1%(V/V)甲醇含量范围内测定,响应时间小于20 min,检出限为0.27mg/L,溶氧消耗量同甲醇含量呈线性关系,拟合系数(R2)为0.9986。该测定体系不易受其它干扰物质影响,检测结果与实际样品浓度一致。【结论】该测定体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及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