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36(2).
摘要:球孢白僵菌突变株CH-1316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前期后转入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氮源的液体诱导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0~25h,几丁质酶被诱导产生;在对数生长期胞外几丁质酶活力最高。发酵液经(NH_4)_2SO_4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和凝胶过滤分离出二种几丁质酶组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上显示出两条均一的带,并且每条带都具有几丁质酶活力。几丁质酶1既是外切酶又是内切酶,而几丁质酶2只表现内切酶活力。分子排阻法测得这两种酶的分子量分别为52000和39000。
1987, 27(2).
摘要:作者研究了一株有10种质粒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其质粒的分子量分别为1.6、2.3、2.6、3.I、3.7、4.2、4.5、6.0、7.2和14.0Md.这套质粒在宿主中相当稳定,井能用简单方法提取,可以用作琼脂糖凝胶电泳中cccDNA的分子量参照物,其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E.Coli V517的质粒。
2015, 55(3):311-320.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232CSTR: 32112.14.j.AMS.20140232
摘要:摘要:【目的】从南极海泥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XE-1),对所产蛋白酶进行纯化以得到具有特殊性质的酶产物。【方法】通过对XE-1的生理生化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将其确定为灰红链霉菌的变种。利用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凝胶等方法纯化后,利用冻干浓缩获得其胞外蛋白酶,用SDSPAGE测定分子量并进行性质表征。【结果】得到一种对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变性剂、氧化剂耐受的,表观分子量为14 kDa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进一步分析,其最适pH 8.2,温度为55℃,米氏常数Km和Vmax分别为1.9 mg/mL和973 u/mL 。此蛋白酶活性于25%的有机溶剂为50%-180%的初始活性;在不同浓度的氧化剂中为110%-140%的初始活性,在0.2 mol/L到4 mol/L的变性剂中表现为100%-150%的初始活性。【结论】从南极海洋链霉菌XE-1中分离得到一种耐有机溶剂、变性剂、氧化剂,大小约为14 kDa碱性蛋白酶,其特殊的酶学性质可用于工业生产或药学等领域。
2011, 51(3):313-319.
摘要:摘要:【目的】获得高效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细菌,并研究其对多环芳烃的降解能力。【方法】利用富集培养和芘升华平板方法,从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对分离菌株通过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进行鉴定,并研究该菌对高分子量多环芳烃(HMW-PAHs)的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到一株能以芘、苯并蒽、屈、苯并芘、茚并芘、苯并苝、荧恩为碳源和能源生长并降解这些底物的菌株HBS1,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与Gordonia amicalis的相应基因的相似
2007, 47(4):628-633.
摘要:对灵芝属G.lucidum,G.tsugae,G.oerstedii,G.resinaceum,G.subamboinens5个不同种用同一条件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灵芝的菌丝体多糖得率相差较大,以G.oerstedii最高,但各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半乳糖、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岩藻糖。5种多糖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作用、释放NO,但以G.subamboinens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这些多糖提取物还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灵芝属内其他3个物种的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理化特征与G.lucidum和G.tsugae接近,并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007, 47(4):628-633.
摘要:对灵芝属G.lucidum,G.tsugae,G.oerstedii,G.resinaceum,G.subamboinens5个不同种用同一条件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灵芝的菌丝体多糖得率相差较大,以G.oerstedii最高,但各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半乳糖、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岩藻糖。5种多糖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作用、释放NO,但以G.subamboinens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这些多糖提取物还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灵芝属内其他3个物种的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理化特征与G.lucidum和G.tsugae接近,并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2022, 62(7):2796-2807.DOI: 10.13343/j.cnki.wsxb.20210706CSTR: 32112.14.j.AMS.20210706
摘要:【背景】不同分子量的γ-聚谷氨酸在农业、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开发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工艺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在γ-聚谷氨酸生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H2中实现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合成。【方法】分别克隆表达不同来源的水解酶,包括B.subtilis来源的γ-聚谷氨酸水解酶PgdS和YwtE,以及地衣芽孢杆菌来源的SGH。研究不同来源水解酶对B.subtilisKH2产γ-聚谷氨酸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改变水解酶处理条件获得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工艺。【结果】PgdS、YwtE和SGH均可降低γ-聚谷氨酸的分子量,其中PgdS水解效果最好,可以将γ-聚谷氨酸分子量由原来的1 600 kDa降低为180 kDa。通过优化PgdS的添加量与添加时间,在B.subtilisKH2中获得了分子量为210–600 kDa的γ-聚谷氨酸。【结论】利用水解酶处理,可以在B.subtilisKH2中实现不同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分子量可控区间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