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6(5).
摘要:以制备的重组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为靶标,利用噬菌体展示亲和淘选技术,经4轮筛选,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到与StxB结合的一批噬菌体克隆,对特异结合活性较高的27个噬菌体克隆的表面展示肽进行序列测定,其中A6序列出现16次,A9和A3序列分别出现2次和3次。为评价筛选克隆中和毒素毒性的能力,将展示肽出现频率最高的A6噬菌体克隆,体外与志贺毒素孵育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存活率达333%,表明毒素的毒性得到部分抑制,A6短肽可能发展成为志贺毒素的拮抗剂。
2004, 44(2).
摘要: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的种类、与口服毒性有关的杀虫毒素以及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2004, 44(2).
摘要: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的种类、与口服毒性有关的杀虫毒素以及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2000, 40(5).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反义寡核苷酸,针对A型流感病毒基因组3′和5′端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多条硫代寡核苷酸(ODN):3′端反义ODN(IV3#)与3′端正义ODN(IV3S);5′端反义ODN(IV4#)与5′端正义ODN(IV4S)以及由5′和3′端正义/反义保守序列组成的复合序列ODN(IV6#和IV7#)。测定了PSODN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PSODN浓度高达50μmol/L时对MDCK细胞末表现有毒性作用;(2)与流感病毒基因组5′端互补的ODN IV4#以及由5′和3′端保守序列构成的IV6#ODN和IV7#ODN均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如IV4#ODN浓度为1μmol/L时对流感病毒A/京防/861(H1N1)抑制率近50%,浓度为10μmol/L或更高时抑制率超过70%,且IV4#抑制病毒活性呈现明显的序列和剂量依赖性;(3)IV4#ODN不仅对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有抑制作用,对H3N2亚型也表现较高的抑制活性;(4)病毒感染复数(MOI)对IV4#ODN抗病毒活性有一定影响,当MOI较低时,IV4#ODN表现的剂量效应关系更加明显。抗流感病毒反义寡核苷核IV4#ODN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流感新型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HTH〗关键词〖HTSS〗:流感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 体外细胞毒性, 抗病毒活性, 感染复数
1989, 29(2).
摘要:以自陕西省黄龙县分离到的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作为产毒菌株进行培养,用离子交换法从其培养物中提取到毒素纯结晶。经紫外、红外及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证明此毒素为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它可使雏鸭心电图发生异常变化。北京鸭心肌组织培养表明,先加适量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串珠镰刀菌素毒性,后补加适量硒对毒素毒性无影响。此外,该毒素可使北京鸭和大白鼠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加强。实验结果支持了克山病的真菌毒素中毒学说,提出串珠镰刀菌素可能是克山病的直接致病因子。
1999, 39(1).
摘要:球形芽孢杆菌C3-41是我国分离的一株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的高毒力菌株,对库蚊、按蚊幼虫的毒性高于2362菌株,Southern杂交证明C-3|41总DNA中35Kb HindIII片段上带有419和514kD二元毒素基因,该片段由3479个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序列同2362菌株的二元毒素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含二元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pCW|1和pCW|2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二元毒蛋白,但表达量低,重组子杀蚊毒性低。无晶体型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重组子在其芽孢形成中能产生以晶体形式存在的二元毒素蛋白,其全发酵液和纯化晶体蛋白的杀蚊活性与C-3|41相近。
2017, 57(3):333-340.DOI: 10.13343/j.cnki.wsxb.20160285CSTR: 32112.14.j.AMS.20160285
摘要: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PLY)是肺炎链球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包含4个结构域,是胆固醇依赖性细胞溶血素(CDCs)的家族成员之一。PLY可广泛作用于宿主组织细胞,发挥细胞毒性作用。PLY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介导机体免疫应答过程。PLY是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和相关小分子药物研制的重要靶标。本文就PLY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1, 51(3):346-351.
摘要:摘要:【目的】抗菌肽是生命体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性的α-螺旋抗菌肽在抗菌肽家族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具有更高抗菌活性同时具有很低细胞毒性的抗菌肽,根据α-螺旋二级结构衍生出来的螺旋轮模型,设计了一条在疏水一侧含有8个缬氨酸和亲水一侧含有5个精氨酸的新型16残基抗菌肽。【方法】测定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肾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 【结果】抗菌活性检测表明,新型抗菌肽VGR16显示了强并快速的杀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在16-64
2010, 50(6):717-723.
摘要:摘要:【目的】旨在阐明3个DSF/Rpfxoo信号系统成员RpfFxoo、RpfCxoo 和RpfGxoo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毒性表达中的功能。【方法】用标记置换法缺失突变rpfFxoo、rpfCxoo和rpfGxoo基因,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DSF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 )信号分子产生、胞外多糖(EPS)产生及其对水稻的致病性。【结果】从野生型菌株PXO99A基因组中克隆了推测与DSF信号生成和传导有关的基因rpfFxoo、rpfCxoo 和rpfGxoo,获得了相应的单基因或双基因缺失突变体。与PXO99A产生DSF相比,ΔrpfFxoo、ΔrpfF+Cxoo 和ΔrpfF+Gxoo 均不产生DSF,ΔrpfCxoo过量产生,ΔrpfGxoo 产量降低;rpfFxoo、rpfCxoo 和rpfGxoo可以分别互补Xoo和Xcc的相应基因突变体,恢复DSF产生表型。除ΔrpfFxoo 的EPS产生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突变体的均显著减少。所有突变体对水稻的致病性均显著下降。【结论】RpfFxoo、RpfCxoo 和RpfGxoo调控了Xoo 的DSF信号生成、EPS产生和致病性。
2009, 49(6):740-745.
摘要:摘 要:【目的】阐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基因组中推导的脂多糖O抗原合成蛋白基因rbfCxoo (XOO2599) 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基因克隆、序列分析、缺失突变和表型测定,对rbfCxoo的分子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鉴定。【结果】 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从野生型菌株PXO99A基因组DNA中成功地获得了与己测序菌株KACC10331序列完全一致的全长基因序列; RbfCxoo序列N端和C端分别具有一个糖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Glycos_transf_2)。用标记置换法获得了基因缺失突变体△rbfCxoo。与PXO99A相比,△rbfCxoo 脂多糖O抗原合成能力并未发生变化,但鞭毛素糖基化能力有所降低。此外,△rbfCxoo鞭毛运动性、生物膜形成和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都无明显改变,但对水稻的致病性显著增强,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有所增加。【结论】RbfCxoo可能与细菌鞭毛素糖基化修饰以及毒性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