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6(5).
摘要:分别以苯、甲苯为碳源,从厦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富集筛选获得了2株苯降解菌B1、B2和2株甲苯降解菌J2、J6。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表明B1、J2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2、J6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研究表明,这些菌在pH7~10的碱性范围内能很好生长。在以0.1%(V/V)苯或甲苯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 B1、B2菌在72小时内对苯的降解率分别为67.7%、94.2%, J2、J6菌对甲苯的降解率分别为92.4%、84.8%。简并PCR扩增、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含有相同的苯双加氧酶基因,表明苯降解基因在这些降解菌中可能存在水平转移。此外,J2,J6两株菌还含有甲苯双加氧酶基因,而且J2能在甲苯浓度为70%(V/V)的LB培养基中生长。这些降解菌在苯、甲苯污染的生物治理中有应用前景。
2005, 45(6).
摘要:从蔬菜大棚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SP3,该菌在含毒死蜱(100mg/L)的酵母膏和蛋白胨与同样毒死蜱含量而无酵母膏蛋白胨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8d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986%和762%;在土壤实验中20d对毒死蜱(100mg/kg)的降解率接近100%,加入DSP3菌在蔬菜大棚新鲜土壤中能有效促进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根据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C)mol%测定和DNA同源性分析,将菌株DSP3鉴定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2005, 45(2).
摘要:从福建三明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高效降解烟碱的菌株,编号为DN2。该菌经常规的形态、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Ochrobactrum intermedium,属于α_变形杆细菌纲。该菌在30℃~40℃和pH 6.0~9.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其最适值分别为30℃和65,烟碱的耐受浓度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可达到4000mg/L。该菌能够以烟碱为唯一碳源生长,对于500mg/L烟碱的降解速率为15mg/L·h, 36h烟碱降解率为97.65%。该菌在烟草工业和环境保护上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2004, 44(4).
摘要:从被多菌灵污染的湖南红壤土中分离到一株能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1_1,该菌在含酵母膏多菌灵(50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与无酵母膏的多菌灵(500mg/L)无机盐培养基中,24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为95.56%和19.6%。根据表型特征、G+C含量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1-1鉴定为β-Proteobacteria中的Ralstonia sp.(罗尔斯通氏菌)。
2004, 44(2).
摘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楂汁中主要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占总酸的83.5%;分别以柠檬酸和山楂黄酮为唯一碳源,筛选能降解柠檬酸而不利用山楂黄酮的酵母菌,结果获得6株菌;再以山楂汁为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一株酵母菌,该菌能有效降解山楂汁中柠檬酸而对山楂黄酮的影响较小;经鉴定这株菌属于毕赤酵母属,定名为Pichia sp.Y1。发酵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山楂汁中20℃培养3d,总酸量从19.60g/L下降到352g/L,而对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2004, 44(1).
摘要:从某农药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两株革兰氏阴性的芳香烃降解菌ZD41和ZD43。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于16S rDNA 序列的系统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类地位上菌株ZD41和ZD43 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分类亚组。苯酚降解产物紫外光谱扫描和双加氧酶检测证明,菌株ZD41利用邻裂途径降解苯酚,而ZD43则通过间裂途径降解苯酚,邻裂途径的1,2双加氧酶和间裂途径的2,3双加氧酶都是可诱导的双加氧酶,其活性强烈的依赖于降解底物的出现。芳香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邻裂和间裂两种途径的降解性能不一样,虽然ZD43降解苯酚的效率要高于菌株ZD41,但是ZD41降解苯酚的pH值范围以及芳烃利用基质谱宽于后者。
2004, 44(1).
摘要:从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细菌CNB1菌株。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Comamonas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以对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生长过程中,氯离子释放同步于对氯硝基苯降解,且氯离子的释放量与对氯硝基苯的降解量相当。该细菌利用对氯硝基苯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9.0。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初始降解过程是由对氯硝基苯还原酶催化的硝基还原反应,芳环的裂解是由2_氨基苯酚1, 6双加氧酶催化。
2002, 42(5).
摘要:从制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经富集分离到一株能以茶碱作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茶碱降解菌Tcn3,该菌株可以利用茶碱的最高浓度为3 000 mg/L。当茶碱浓度为1000 mg/L时被彻底降解的时间仅需48 h。Tcn3菌株降解茶碱的最适pH为80。K+是该菌株降解茶碱的必需元素。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及传统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cn3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 ATCC 25364的同源性为997%,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属于变形菌α亚类,Rhodobacter组:副球菌属,善变副球菌。
2002, 42(1).
摘要: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P3 ,该菌能够以对硝基苯酚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在有外加氮源的条件下 ,P3降解对硝基苯酚并在培养液中积累亚硝酸根。P3有比较广泛的底物适应性 ,对多种芳香族化合物都有降解能力。不同金属离子对P3降解对硝基苯酚有不同的作用。葡萄糖的存在对P3降解对硝基苯酚无明显促进作用 ,而微量酵母粉可以大大促进P3对硝基苯酚的降解。以P3为受体菌 ,通过接合转移的手段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克隆至P3菌中 ,获得了表达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活性的基因工程菌PM ,PM能够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工程菌PM具有较高的甲基对硫磷降解活性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