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44(6).
摘要:从2000多份渤海海区海水海泥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新型脂肪酶高产菌株BohaiSea9145,经鉴定为适冷性海洋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菌株在以豆饼粉、棉籽饼粉和花生粕作为碳氮源并添加05%花生油的培养基中能较好地生长产酶,最适产酶温度26±1℃,产酶周期为23h。所得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 8.5,pH4.0~9.0范围内稳定,热稳定性差。该酶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的配伍性较好,受表面活性剂SDS的激活,且具有良好的耐盐及抗氧化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海洋低温碱性脂肪酶,在洗涤剂行业特别是冷洗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0, 40(2).
摘要:以脂肪酸为酰基供体,糖和糖醇为酰基受体,利用吸附到涤棉布上的假丝酵母脂肪酶作催化剂,在含叔丁醇的系统中,研究了酯化反应条件。酯化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45℃和50~75。在酰基供体中,以亚油酸和油酸最好,C8到C22的饱和脂肪酸的酯化程度相仿。在23种糖和糖醇中,果糖、木糖、海藻糖、山梨糖、木糖醇、甘露醇以及异丙基葡萄糖和甲基葡萄糖比其它酰基受体的酯化率高。糖醇的酯化程度明显高于相应的糖。此外,酰基供体与受体的摩尔比大于2∶1时,有利于酯化。在由30mmol(085g)油酸,02mmol山梨醇(0036g),3mL叔丁醇和30mg固定化酯肪酶(600u)组成的反应系统中,40℃震荡反应48h,以等摩尔的底物计算,酯化程度达到90%以上。反应产物经薄层色谱鉴定为单酯和双酯。
2000, 40(1).
摘要:在152 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 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 mL,其最适培养基(g/L) 为:糊精10 、黄豆饼粉30 、尿素10 、K2HPO4 0-5 、MgSO4 0-5 、NaCl 1 和AEO9 0 .5 ,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 .5 ~10-0 ,在26 ℃培养48h 。用PVA 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 .8 ,最适温度37 ℃,在pH8-6 ~10-2 于5 ℃存放24 h ,酶活力不变。0-14mol/L 的氯化钙有较大的激活作用。
1986, 26(3).
摘要:在92株能同化油的地霉属菌株中,Geotrichum sp. AS2.1135菌株产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对其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和油类有利于酶的形成。在4%豆饼粉作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0.2%尿素,酶活力显著增加,酶活达150u/ml。用聚乙二醇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酶的作用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4O一42℃。在pH4一9时5℃下存放24小时,或在pH 5和8时45℃保持15分钟,酶活力不变。
1989, 29(1).
摘要:从各种加工厂采集的污泥、废水样品中,分离出157株菌落呈白色,绒毛状或粉状,皮膜型或脂泥型有脂肪酶活力的菌株。经筛选,获得一株产生高活力脂肪酶的菌株——S863,其发
1990, 30(3).
摘要:从7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71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720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属地霉属。对该菌株脂肪酶合成受油脂、脂肪酸及某些结构类似物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琥珀酸钠对该菌株生长及产酶有明显的负控制作用。经诱变筛选药物耐性变异株,使产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改良株的发酵条件及特征作了初步试验,并对有关机理进行讨论。
1992, 32(6).
摘要:从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活力强的作用温度高的碱性脂肪酶野生型菌株:醋酸钙不动杆菌F-1903。该菌产酶培养基组成(%):大豆粉2.O、玉米浆1.0、糊精1.0、磷酸氢二钾0.5、硝酸钠0.5。产酶最适条件:发酵培养基起始pH9.0,温度26℃,周期2。小时。酶作用最适温度54℃,最适pH9.2。Ca2+件对酶有激活作用,EDTA有抑制作用。
1997, 37(1).
摘要:从福建省福州市温泉澡堂污水浸润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耐热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F331。产酶最适条件为:碳源小麦粉,氮源豆饼粉,起始培养pH9.4~9.5,培养温度24~26℃,培养周期32~34h。经硫酸铵盐析、Sepharose 4B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得到纯化的酶组分。该酶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作用pH 10.0,60℃保温80min酶活基本不损失,在pH 7.0~10.0范围内酶蛋白稳定:Ca~(2+)和Mg~(2+)对酶有激活作用,Pb~(2+).Zn~(2+)、Fe~(2+)和Co~(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该酶分子量45700。
1997, 37(6).
摘要:将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总DNA经Sau3AI部分酶解后的35~50kbDNA片段与经BamHI线性化及CIAP处理过的粘粒pIJ285连接,以大肠杆菌LE392为受体,构建类产碱假单胞菌的基因文库。通过三丁酸甘油酯平板和橄榄油平板法检测克隆子,获得一株具有耐热碱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LE392(pHZ1401)。随后将pHZ1401上的外源DNA片段进行亚克隆,从而获得了具有脂肪酶活性的菌株HB101(pHZ1402)和HB101(pHZ1403),它们分别携带有2.9kb和3.0kb的外源片段。两外源片段约有2kb的重叠区。HB101(pHZ1403)所分泌的脂肪酶活性比HB101(pHZ1402)高4倍,是出发菌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