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63(2):0-0.
    [摘要](297) [HTML](309) [PDF 17.40 M](36037)
    摘要:
    2  酱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象牙色克罗彭斯特德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代谢特性解析
    吴双全,柴丽娟,黄廷财,时伟,陆震鸣,张晓娟,王松涛,沈才洪,许正宏
    2024, 64(7):2502-2521. DOI: 10.13343/j.cnki.wsxb.20230808
    [摘要](198) [HTML](383) [PDF 2.13 M](31812)
    摘要:
    【目的】高温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环节,克罗彭斯特德菌属(Kroppenstedtia)是堆积酒醅中的优势细菌属,研究其生长和代谢特征对于理解堆积发酵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方法】采用胰酪大豆蛋白胨(tryptic soy broth, TSB)培养基从酒醅中筛选克罗彭斯特德菌,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合菌株纯培养及不同温度(45 ℃和50 ℃)下的高粱固态发酵实验,研究其生长和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特征。【结果】从酱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分离筛选到3株克罗彭斯特德菌,经鉴定为象牙色克罗彭斯特德菌(Kroppenstedtiaeburnea)。液态培养时菌株K. eburnea 1613促进吡嗪类物质的产生,为对照的2.66倍。在固态发酵高粱中检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醇类和酸类,总含量随发酵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50 ℃发酵高粱有利于醇类、酸类和吡嗪类物质的积累,而45 ℃下酯类物质含量较高。3株菌以高粱为基质进行固态发酵时主要代谢产物是苯乙醇和异戊酸,其中K. eburnea 1615在50 ℃下发酵15 d时苯乙醇和异戊酸含量最高,为(31.17±0.14) µg/g和(16.75±0.76)µg/g。菌株K. eburnea 6E22在50℃下发酵15 d时2,5-二甲基吡嗪含量最高,为(1.67±0.14) µg/g。菌株K. eburnea 1613在发酵15 d时己酸含量最高,为(3.74±0.19) µg/g。50 ℃下发酵高粱自身中醛酮类物质积累明显。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显示,温度和时间对3株菌发酵高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有显著影响。【结论】象牙色克罗彭斯特德菌有助于堆积发酵酒醅风味化合物的产生,特别是醇类、酸类和吡嗪类等酱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
    3  番木瓜果实内生细菌MGP3 菌株的鉴定及拮抗作用
    石晶盈 刘爱媛 李雪萍 陈维信
    2011, 51(9):1240-1247.
    [摘要](1528) [HTML](0) [PDF 938.61 K](24458)
    摘要:
    摘要: 【目的】从番木瓜果皮内筛选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防治番木瓜采后炭疽病和疫霉病,以减少果实采后病害带来的损失。【方法】采用稀释分离和平板抑菌圈法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 部分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菌株经利福平诱抗处理后田间接种到果树树干上,测定内生菌的定殖动态,采用采前和采后生防试验测定菌株对番木瓜炭疽病和疫霉病的生防效果。【结果】从番木瓜果皮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MGP3,对10 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鉴定该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登录号JF708186) ,MGP3 可进入番木瓜叶片、叶柄和果皮中定殖。MGP3 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和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 和71% ; 除苗期外,采前4个不同时期经MGP3 菌液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采收后果实炭疽菌的潜伏侵染率和炭疽病的病情指数。【结论】番木瓜内生拮抗细菌MGP3 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
    4  水稻秸秆低温复合菌系多样性及发酵动态
    杨洪岩 袁旭峰 刘小平 王小芬 崔宗均
    2011, 51(9):1248-1255.
    [摘要](1406) [HTML](0) [PDF 932.00 K](22977)
    摘要:
    摘要: 【目的】为解决中国寒冷地区水稻秸秆大面积废弃问题,加快低温地区水稻秸秆饲料转化,本文筛选了可以低温下加速秸秆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复合菌系,研究其微生物组成并跟踪其发酵动态。【方法】通过5℃下连续定向富集筛选,获得低温复合菌系。采用克隆文库方法分析复合菌系的组成。将复合菌系和商业接种剂(由Lactobacillus plantarum,Enterococcus faecium,L.salivarilus,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组成) 分别接入稻秸进行10℃发酵。气质联机(GC-MS) 测定发酵产物的同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微生物在发酵体系的定殖情况。采用定量PCR 方法追踪复合菌系组成菌在发酵过程中的动态。【结果】16S rDNA 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系主要由两种微生物组成,一种属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一种属乳酸球菌(Leuconostoc)。10℃稻秸发酵结果表明,在发酵第6 天接种复合菌系处理的pH 已经下降到4.3,乳酸菌菌落 形成单位为2.9×109CFU/g 鲜样,而接种商业接种剂的处理pH 为5.3,乳酸菌菌落形成单位为3.6×108CFU/g鲜样; 在发酵30 d时,接种复合菌系处理的乳酸含量为8.1g/kg鲜样,接种商业接种剂处理的乳酸含量为2.0g/kg 鲜样。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接种复合菌系的稻秸中,从发酵的第6天开始,检测到的微生物主要为L.sakei和Leuconostoc inhae,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两菌一直存在; 在商业接种剂处理中,发酵第6 天检测到的微生物除其四种组成菌外,还包括Uncultured bacterium; 而在发酵第16 天和第30天,只检测到组成菌中的L.plantarum 和E.faecium。定量PCR 结果显示,接种复合菌系处理中,L.sakeiDNA 在发酵第6天达到41.0%,在发酵第16天已达到65%,Le inhae在发酵的第6天达到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最大值(5.5%)。【结论】接种复合菌系,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秸秆的低温发酵进程。复合菌系组成菌可以定殖在发酵体系中,并占据优势。复合菌系的关键菌为L.sakei。
    5  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的分离鉴定
    贾士儒 许春英 谭之磊 曹伟锋 欧竑宇 贺新义 邓子新
    2010, 50(2):191-196.
    [摘要](1821) [HTML](0) [PDF 1.18 M](22711)
    摘要:
    摘要:【目的】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同聚物,本研究目的为分离筛选新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ε-PL产生菌。分离方法含3步:(1)富集培养ε-PL耐受菌;(2)通过改进的Nishikawa方法筛选;(3)挑选高浓度ε-PL耐受菌株。【结果】从海南省土样中分离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分类和形态特征属链霉菌属。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TUST-2属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经特征反应分析、水解物分析、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和MALDI-TOF-MS分析表明TUST-2发酵产物为ε-聚赖氨酸。【结论】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表明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属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命名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2。
    6  封面
    2021, 61(6):0-0.
    [摘要](228) [HTML](299) [PDF 43.46 M](22355)
    摘要:
    7  脂解麻疯树油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催化特性
    黄晶 袁丽红 孙镇
    2011, 51(4):488-494.
    [摘要](1228) [HTML](0) [PDF 958.67 K](18798)
    摘要: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脂解麻疯树油能力的脂肪酶产生菌株,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基础。【方法】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麻疯树种子粉末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脂解疯树油能力的脂肪酶产生菌,考察该菌株及其脂肪酶对有机溶剂耐受性以及脂肪酶催化酯化和转酯反应的能力,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目的菌株。【结果】菌株LP-2脂肪酶活性为3.03 U/mL,菌LP-2在5%(v/v)甲醇中相对生长量为87.3%,LP-2脂肪酶在10%(v/v)正己烷中相对酶活为80.9%
    8  封面
    2022, 62(11):0-0.
    [摘要](217) [HTML](351) [PDF 41.01 M](18729)
    摘要:
    9  炭团菌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
    宋瑞清 高海燕
    2009, 49(7):910-917.
    [摘要](819) [HTML](0) [PDF 1.11 M](18500)
    摘要:
    摘要 【目的】获得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高效抑制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活性物质。【方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采用水提和酯提2种方式。水提方式采用直接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2种方法,酯提方式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醇3种萃取剂。各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选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2个指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采用悬滴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稳定性的研究选用紫外线、温度、pH值、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贮存时间5个因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采用柱层析、纯化采用薄层层析、结构鉴定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气质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测试技术。【结果】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5种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3.20%;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波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超过90%。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自然环境下的紫外线、温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和良好的耐热性,长期贮存不影响其抑菌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有3个组分,组分I的抑菌率最高(72.94%)。组分I含3种化合物,其中得率最高(57.952%)的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化学式为C11H12O3。其他两种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本研究首次发现上述3种化合物的天然存在。【结论】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自然环境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作为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化妆品中,作紫外防护吸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均是聚氯乙烯最常用的增塑剂。上述3种化合物天然存在的发现,对于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0  洋葱伯克氏细菌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
    罗远婵 谢关林
    2005, 45(4).
    [摘要](1593) [HTML](0) [PDF 250.91 K](15954)
    摘要:
    简述了洋葱伯克氏细菌自1949年被鉴定为植物致病菌以来在国内外农业、工业、医学和环保方面对人类的害处和益处,对研究热点、难点及国外对其生物制剂的审批及管理作了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洋葱伯克氏细菌在我国的几点研究建议。
    11  稻瘟菌MgORP1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表型分析
    林春花 郑服丛
    2008, 48(9):1160-1167.
    [摘要](1638) [HTML](0) [PDF 721.45 K](14390)
    摘要:
    【目的】了解稻瘟病菌中氧固醇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 proteins related proteins,缩写为ORPs)家族成员组成情况,构建MgORP1基因缺失突变株和互补株,对MgORP1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以ORPs家族的典型结构域“ORD”为靶标,对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P搜索。通过同源重组的策略,构建MgORP1基因缺失突变体,再通过重新导入该基因全长片段获得互补株。然后对野生型、突变体和互补株进行菌落、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态或形成情况、以及致病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含有6个可能的ORPs族蛋白,其中MgORP1基因的破坏降低了稻瘟菌在完全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但对菌丝、分生孢子和附着胞的形态,以及在水稻上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影响。【结论】MgORP1基因可能与稻瘟病菌的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相关。
    12  复合益生菌制剂缓解cuprizone诱导的小鼠神经脱髓鞘
    杨昊,李琳,刘青青,康行,杨晓丹,刘海霞,樊卫平
    2022, 62(3):774-784. DOI: 10.13343/j.cnki.wsxb.20210457
    [摘要](541) [HTML](1875) [PDF 15.89 M](13642)
    摘要:
    【目的】探索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的小鼠脑内神经脱髓鞘的作用。【方法】将27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CPZ)和益生菌处理组(probiotics)。NC组小鼠正常饲喂,CPZ组和probiotics组小鼠饲喂含0.2% CPZ的饲料且每天分别灌饲0.2 mL生理盐水及同体积(75亿菌落形成单位活菌)的复合益生菌制剂,6周后处死小鼠。通过快蓝染色(LFB)观察小鼠脑内神经髓鞘的完整性;苏木素-伊红染色(HE)、阿利新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评估回肠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黏蛋白的表达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脂多糖LP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PZ组相比,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后,发生在CPZ组小鼠大脑胼胝体内的神经脱髓鞘明显减少;回肠绒毛排列整齐致密,结肠腺体增多,炎细胞浸润减少,黏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均增加;脑组织LPS水平显著降低,TLR4、NF-κB及P-IκB/IκB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降低肠壁通透性缓解CPZ诱导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
    13  封面
    2023, 63(6):0-0.
    [摘要](140) [HTML](320) [PDF 43.04 M](12256)
    摘要:
    14  干扰素刺激基因的抗病毒机制
    白思宇 杨倩 仇华吉
    2018, 58(3):361-37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189
    [摘要](2177) [HTML](2691) [PDF 620.95 K](11972)
    摘要:
    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作为由干扰素(Interferons,IFNs)诱导表达的基因,在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SGs能够靶向病毒复制的不同阶段进而抵抗病毒感染。由于ISGs成员众多,且各自的结构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决定了ISGs在宿主体内以不同机制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IFNs如何通过JAK-STAT通路调控ISGs的表达,并归纳和讨论不同ISGs家族蛋白较为典型的抗病毒机制。
    15  封面
    2022, 62(9):0-0.
    [摘要](199) [HTML](329) [PDF 29.53 M](11962)
    摘要:
    16  NDM-1结构功能及抑制剂的抑制机理
    崔灿,杨海涛,王泽方
    2021, 61(1):41-57. 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133
    [摘要](655) [HTML](3642) [PDF 8.15 M](10897)
    摘要:
    在过去的10年中,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为代表的金属β-内酰胺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近些年这些酶的突变体的出现使得耐药菌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更加复杂和困难的挑战。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研发有效广谱的抑制剂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针对NDM-1及其相关抑制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解析工作进行综述,希望从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角度带给相关研究人员一点启发和帮助。
    17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张伟 赵洪亮 薛冲 刘志敏
    2004, 44(3).
    [摘要](1007) [HTML](0) [PDF 0.00 Byte](10602)
    摘要:
    从人胎盘总RNA中通过RTPCR方法获得sTRAIL基因的cDNA,并通过构建高拷贝表达载体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40.1mg/L。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分析,获得了纯度大于90%的纯品,该样品能明显表现出诱导L929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数致死量为0.18μg/mL,与文献报道的大致相同。
    18  从阿维菌素获得诺贝尔奖到中国创造
    陈金松 刘梅 张立新
    2016, 56(3):543-558. DOI: 10.13343/j.cnki.wsxb.20150619
    [摘要](1721) [HTML](992) [PDF 10.77 M](10558)
    摘要: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无不伴随着科技的兴起和机制体制的突破。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对于人类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抗肿瘤明星分子紫杉醇到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抗感染药物青霉素,从治疗代谢疾病到营养保健,都离不开天然产物。此外,还有大量天然产物资源没有被开发过。而随着阿维菌素的发现者Satoshi Ōmura教授和William C. Campbell博士,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研究员因为这两种天然产物在治疗寄生虫感染病和疟疾上的应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后,天然产物有望迎来其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我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天然药物的资源大国,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弯道超车,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我国科学家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天然产物的高产和创新两大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高效低毒生物杀虫剂,其原料产能占国际市场的100%。但我国原有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片面追求生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了阻碍低碳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和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促进我国从“发酵大国”向“发酵强国”转变的关键。本文以阿维菌素为例,综述其基础研究的技术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阿维菌素的单位产量提高了1000倍,至9 g/L,在内蒙古新威远与阿维菌素产业联盟的公司应用,迫使默克公司全面退出阿维菌素历史舞台,从而引领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为我国其它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品种的改良提供思路和方法。
    19  拮抗植物病原真菌链霉菌菌株ZH-356的鉴定及其生防评价
    张恒,成娟丽,朱旭飞,张嵩林,闫靓文,林金水
    2022, 62(9):3421-3436. DOI: 10.13343/j.cnki.wsxb.20220015
    [摘要](316) [HTML](914) [PDF 25.18 M](10166)
    摘要:
    [目的]对实验室分离到的菌株ZH-356进行鉴定并评价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效果,为研发针对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确定菌株ZH-356抗菌谱,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利用离体枝条的苹果树腐烂病菌感染预防试验和患腐烂病苹果树的防治试验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菌株ZH-356鉴定为链霉菌属,与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相似性最高,为99.71%。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ZH-356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导致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变粗、交叉扭曲、分支变少且容易断裂。此外,ZH-356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和酸碱度具有高度稳定性,并且该活性物质只存在于其胞内,只有当ZH-356遇到植物病原真菌时才会被分泌出来以抑制它们的生长。在离体枝条的苹果树腐烂病菌感染预防试验中,ZH-356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效可达94%以上,而在患腐烂病苹果树的防治试验中,ZH-356菌制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高达100%。[结论]链霉菌ZH-356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活性,可作为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菌株,为基于ZH-356菌株的生防菌剂的开发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等植物真菌病害奠定了基础。
    20  FM4-64和Hoechst染料在活细菌胞膜和拟核标记定位中的条件优化与应用
    王净 韩延平 杨瑞馥 赵兴绪
    2015, 55(8):1068-1073.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603
    [摘要](1635) [HTML](913) [PDF 1.52 M](10027)
    摘要: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细菌细胞膜和拟核的形态结构,准确对亚细胞进行定位。【方法】本文利用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活细胞进行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并对7种细菌的活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军团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孢杆菌)进行染色观察。【结果】相同观察条件下,不同染料浓度和不同的染色时间影响了细胞膜、拟核的荧光强度;确定了FM4-64染色通用条件(浓度20 μg/mL 染色1 min)和Hoechst的最佳条件(浓度20 μg/mL染色20min)。上述条件下,Hoechst对8种细菌染色效果均较理想,然而FM4-64对细菌染色效果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表现较好的细胞膜轮廓,革兰氏阳性菌(炭疽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差。【结论】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共染8种细菌,对细胞膜和拟核的染色观察,可为原核细胞结构染色提供借鉴,并为大分子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