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1(8):1692-1697.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462CSTR: 32113.14.j.MC.130462
摘要:【目的】用CAS平板覆盖法检测氢氧化细菌铁载体,解决通用CAS琼脂平板法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真菌和某些细菌的生长抑制问题。【方法】将改良的CAS检测培养基覆盖在长满菌落的无铁培养基上,生长抑制问题因微生物未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直接接触而解决。【结果】3株氢氧化细菌SDW-5、SDW-9和AaP-13均能产生单菌落,加入CAS检测培养基1 h后,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的铁载体晕圈。【结论】本方法成功解决了生长抑制问题,可以作为检测微生物铁载体的通用方法。
2008, 35(6):0851-0854.
摘要:用CMC平板筛选方法, 从造纸厂碱性土壤中获得产碱性纤维素酶兼性厌氧菌株LZ-5, 革兰氏阴性, 经鉴定为弧菌属(Vibrio sp.)中的一个种。液体摇瓶培养产生碱性纤维素酶活力高达5.8 U/mL。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 LZ-5产生的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反应pH值为9.0, 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经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2010, 37(9):1272-1277.
摘要:用仅含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对采自汉阳陵13号和15号遗址坑文物表面的土样进行细菌富集筛选实验, 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16S rDNA序列分析及硫代谢能力测试。分离得到5株细菌: TD1、TD2、TD3、TD15及PL13。其中TD1属于Alcaligenes, TD3属于Bacillus; 硫代谢能力测试结果显示TD2、TD15和PL13代谢产生硫酸盐的速率远远小于TD3和TD1, TD3氧化硫源生成硫酸盐的速率是TD1的1.4倍。实验证实这些菌株均能氧化S、S2O32-和S2-生成硫酸盐从而获得能量, 这表明微生物氧化土壤中硫化物是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增加的原因, 从而为汉阳陵文物表面硫酸盐的形成原因提供了微生物学依据。
2010, 37(10):1525-1532.
摘要:氢氧化细菌是一类以氢作为电子供体, 通过氧化H2获得能量并同化CO2的无机化能自养菌。近年来, 发现作为豆科作物根际主要生理类群的氢氧化细菌促生作用明显, 因而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氢氧化细菌在农业、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 由于人们对氢氧化细菌的分类、分离和筛选技术的认识不足, 严重影响了氢氧化细菌的研究进程和水平。概述氢氧化细菌的分离及筛选方法, 并着重论述了氢氧化细菌促生作用及促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后探讨其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 氢氧化细菌将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