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推定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 43(11):2464-2472.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1050CSTR: 32113.14.j.MC.151050

      关键词:类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生物信息学,枯草芽孢杆菌
      摘要 (1658)HTML (1008)PDF 905.17 K (2503)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更多关于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的序列及蛋白结构特征信息,并为研究其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多种软件分析和预测了山丘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双球菌、惰性乳杆菌、德氏乳杆菌、长双歧杆菌、拟无枝酸菌、大芬戈尔德菌中此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构域、二级结构等,同时采用邻位连接法对这8种蛋白及其结构域进行了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所研究的这8种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均无信号肽;山丘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双球菌、德氏乳杆菌、长双歧杆菌、拟无枝酸菌、大芬戈尔德菌的此类合成酶属于酸性蛋白,惰性乳杆菌的类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属于碱性蛋白;除山丘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双球菌的此类合成酶不稳定外,其它菌株的合成酶均稳定;进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同源性最高,LANC-like结构域与合成酶的进化关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而STYKc/S_TKc结构域的进化关系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所有的蛋白均有LANC-like结构域。【结论】类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在不同的菌种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能够发挥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第四类羊毛硫素合成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为通过该途径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生防价值提供基础。

    • 解纤维梭菌脱水四环素诱导的ClosTron基因打靶系统构建

      2021, 48(9):2982-2990.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142CSTR: 32113.14.j.MC.201142

      关键词:解纤维梭菌脱水四环素诱导系统ClosTronII型内含子
      摘要 (467)HTML (1322)PDF 2.47 M (1339)收藏

      摘要:[背景] 解纤维梭菌是发酵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中温模式菌株,构建可控诱导的基因打靶技术是研究解纤维梭菌遗传调控的重要手段。[目的] 在解纤维梭菌中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ClosTron基因打靶系统。[方法] 首先,分析解纤维梭菌对脱水四环素的敏感性,筛选合适的诱导剂浓度,并以β-葡萄糖苷酶为报告基因,检测其在解纤维梭菌中的诱导效果。然后,将脱水四环素诱导型操纵子与II型内含子元件组合,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ClosTron质粒。最后,以解纤维梭菌mspI、ldh和ack为例,检测其在解纤维梭菌中的打靶效率。[结果] 脱水四环素诱导系统在解纤维梭菌中能够诱导ClosTron元件表达,在mspI、ldh和ack这3个基因位点的打靶效率分别为29.48%±15.51%、23.61%±7.08%和28.09%±6.97%。[结论] 在解纤维梭菌中成功构建脱水四环素诱导的ClosTron基因打靶系统,为梭菌基因工程改造奠定了基础。

    • 嗜热II型内含子Tel3c/4c-RT结构域活性位点分析

      2022, 49(8):3049-3061.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1127CSTR: 32113.14.j.MC.211127

      关键词:大肠杆菌嗜热II型内含子ThermotargetronTel3c/4c内含子编码蛋白反转录结构域
      摘要 (263)HTML (1074)PDF 1.06 M (1003)收藏

      摘要:【背景】嗜热II型内含子是一类由内含子RNA和内含子编码蛋白(intron encoded protein,IEP)组成且在高温条件下能够在染色体上高频移动的反转录转座子,目前已被开发为高效基因打靶工具Thermotargetron,阐明其活性催化位点,对深入研究其“归巢”机制及开发新型遗传工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嗜热II型内含子Tel3c/4c-RT结构域关键活性位点,并获得失活反转录功能的内含子编码蛋白突变体。【方法】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筛选可能影响Tel3c/4c-RT反转录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然后对筛选到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并以Thermotargetron质粒为基础构建失活反转录功能的突变型嗜热II型内含子打靶系统;最后以大肠杆菌lacZ基因为例,通过蓝白斑计数分析突变型Thermotargetron系统的打靶效率,体内验证Tel3c/4c-RT结构域关键活性位点突变对嗜热II型内含子打靶效率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到15个可能影响反转录活性的氨基酸位点,包括D194、I195、S196、G197、C198、F199、Q241、G242、R274、Y275、A276、D277、D278、L324和G325。其中,当G242和R274这2个位点突变后,嗜热II型内含子Tel3c/4c的“归巢”效率几乎完全丧失,表明G242和R274是影响嗜热II型内含子Tel3c/4c-RT结构域反转录功能的最核心催化位点。【结论】筛选并获得影响嗜热II型内含子Tel3c/4c-RT结构域反转录功能的关键催化位点,为深入研究嗜热II型内含子的“归巢”机制及其功能应用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丹参、黄精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0, 37(9):1341-1346.

      关键词:药用植物, 内生放线菌, 分离, 遗传多样性
      摘要 (2542)HTML (0)PDF 913.63 K (3101)收藏

      摘要:从四川遂宁地区采集了丹参、黄精2种道地中药材, 样品通过0.87%次氯酸钠不同时间梯度消毒, 用组织法和匀浆法对植株进行处理, 并在HV、G2、S等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和萘啶酮酸以抑制非放线菌的生长, 确定了分离中药材内生放线菌比较适宜的方法。经分离、纯化得到52株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各异的内生放线菌。选取其中1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 PCR-RFLP分析, 在88%的相似水平上, 被分为5个遗传类型, 表明了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遗传多样性。

    • 从海水环境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

      2015, 42(6):981-989.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663CSTR: 32113.14.j.MC.140663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海水环境,甘蔗渣,筛选
      摘要 (1685)HTML (777)PDF 615.27 K (2893)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海水环境高效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不同菌株间的混合发酵对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为纤维素降解菌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菌株初筛,利用DNS法测定各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及不同菌株间的混合酶液与混合发酵酶液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细菌菌株Z4和S5,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S5具有最高的全酶活和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16 U/mL和2.80 U/mL。菌株Z4与S5间混合发酵能明显提高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比S5单独发酵时全酶活、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提高40.60%、14.21%。同时菌株S5与芽孢杆菌BZ5混合发酵也能提高其纤维素酶活力,比S5单独发酵时全酶活、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提高6.23%、25.92%。【结论】筛选得到两株酶系较全且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Z4、S5,适宜的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纤维素降解能力,在海水养殖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枯草芽孢杆菌BSD-2对黄瓜叶际微生物数量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2016, 43(12):2635-2643.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0008CSTR: 32113.14.j.MC.160008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BSD-2,叶际,黄瓜,微生物数量,菌群,PCR-DGGE
      摘要 (1620)HTML (1154)PDF 965.30 K (2309)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枯草芽孢杆菌BSD-2菌株抗菌素、芽孢及发酵液不同施入形式对黄瓜叶际微生物数量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该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以黄瓜为实验材料于室内进行盆栽实验,设置于接种灰霉病原菌前后喷施抗菌素、芽孢、发酵液,单独接种灰霉病原菌和无菌水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的方法,利用PB、高氏1号和PDA培养基分离并统计叶际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采用Bio-Rad公司的DcodeTM System进行样品的DGGE分析,对条带数量和灰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UPGMA法对各条带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分析可培养微生物和DGGE图谱中的群落多样性;并将条带回收测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SD-2抗菌素、芽孢及发酵液以接种灰霉病原菌前喷施的效果最佳,均可提高可培养细菌的数量,降低可培养真菌的数量;可使叶际微生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增加;其中抗菌素处理对叶际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最小。【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SD-2的发酵液可有效抑制真菌的数量;芽孢可有效提高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抗菌素则利于保持叶际微生物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

    • 细菌利用不同碳、氮源共代谢降解脱色偶氮染料研究进展

      2019, 46(5):1185-1195.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80356CSTR: 32113.14.j.MC.180356

      关键词:碳、氮源,细菌降解脱色,偶氮染料,共代谢
      摘要 (1638)HTML (3012)PDF 571.00 K (2296)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细菌利用碳、氮源等不同共代谢基质降解脱色偶氮染料的研究进展。综合文献结果表明,在单一碳源、单一氮源、复合碳氮源等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细菌降解脱色偶氮染料的效能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碳源种类、氮源种类、浓度、碳氮源复合比例等,其中碳、氮源种类影响最为显著。针对偶氮染料,只有提供合适的碳、氮源共代谢基质,才能对细菌降解脱色的效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不同碳、氮源共代谢基质条件下,细菌菌群群落结构及优势功能菌种差异较大,而不同碳、氮源共代谢基质作为偶氮染料还原脱色的电子供体,产生的脱色效能也有显著不同。最后,对利用碳、氮源共代谢降解脱色偶氮染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复合合适的碳、氮源在提高细菌菌群降解脱色效率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另一方面,细菌混合菌群利用碳、氮源共代谢降解脱色偶氮染料的微观分子生态学机制,酶学作用机制,功能菌种与功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 PBL教学法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 42(11):2251-2254.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055CSTR: 32113.14.j.MC.150055

      关键词:PBL,发酵工程,教学方法,应用
      摘要 (1472)HTML (723)PDF 432.92 K (2412)收藏

      摘要:根据发酵工程的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探索使用PBL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问题串联一次课,一个作业串联整个课程”的PBL教学模式。结果显示,通过采用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8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