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0(4):669-676.
摘要: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因其蓄积性、持久性和生物毒性,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 利用微生物菌剂治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取得较好的进展。综述微生物菌剂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介绍微生物菌剂制备中常用的固定化技术及载体材料, 并分析总结微生物菌剂在酚类物质、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提出治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剂研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展望。
2014, 41(8):1661-1666.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616CSTR: 32113.14.j.MC.130616
摘要:大量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利用硝酸盐作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硝酸盐还原体系中几种典型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单环或杂环芳烃类有机物及卤代有机物)的厌氧降解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硝酸盐还原促进毒害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加速污染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2013, 40(3):425-433.
摘要:【目的】针对水体沉积物中日益严重的多溴联苯醚污染问题, 以电子垃圾污染河床沉积物为种源富集驯化获得的菌群Cf3, 研究该菌群对十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以及其菌群结构组成。【方法】通过GC-MS分析十溴联苯醚降解后低溴代产物组成, 并测定其降解率; 通过DGGE技术分析了该BDE-209降解菌群的结构组成。【结果】菌群Cf3具有较强降解BDE-209的能力, 经过120 d的培养, 初始量为2.6 μmol的BDE-209降解率达到80.03%, OD600从0.01增长到0.21, pH由初始的6.93增加到反应结束时的8.50。菌群Cf3经过单菌落分离, 共获得10株可培养细菌,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 其中6株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p.)具有较高同源性, 其余4株与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p.)较相似。进一步采用DGGE分析菌群Cf3的结构组成时发现, 除了分离得到的2个菌属外, 该菌群中还含有拟杆菌属(Wolinella spp.)、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 spp.), 以及随着降解时间延长而消失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spp.)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ium spp.)。【结论】获得了具有较强多溴联苯醚降解能力的菌群, 并分析了其降解特性和群落组成, 为进一步开展溴代阻燃剂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和科学数据。
2010, 37(7):1043-1047.
摘要:溴代阻燃剂以其优异的阻燃性能而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这些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因其蓄积性、持久性、生物毒性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微生物特有的降解代谢能力为溴代阻燃剂污染治理带来了希望。但是, 目前有关溴代阻燃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仍然很少。综述了国内外在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包括厌氧、好氧和基团化等生物降解方式。在此基础上, 提出目前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 并对其在溴代阻燃剂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2016, 43(7):1605-1611.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588CSTR: 32113.14.j.MC.150588
摘要: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pollutants,HOPs)的浓度日益增加,获取 HOPs高效降解功能微生物能有效提高HOPs污染治理效率。近年来,利用两相系统促进 HOPs微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重点从两相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富集HOPs降解功能微生物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相系统在毒害性HOPs微生物加速降解脱毒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