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产L-苏氨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和发酵性能

      2019, 46(4):695-706.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80382CSTR: 32113.14.j.MC.180382

      关键词:L-苏氨酸,大肠杆菌,基因敲除,异源表达,转运途径
      摘要 (1785)HTML (3235)PDF 670.10 K (1978)收藏

      摘要:【背景】大肠杆菌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晰,常被用作苏氨酸生产菌。【目的】敲除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HR苏氨酸合成途径的非必需基因,并异源表达苏氨酸合成必需的关键酶,构建一株苏氨酸高产菌株。【方法】利用FLP/FRT重组酶系统,敲除E. coli THR中lysC、pfkB和sstT,同时进行谷氨酸棒杆菌中lysCfbr、thrE和丙酮丁醇梭菌中gapC的重组质粒构建并转化到宿主菌中。【结果】以E. coli THR为出发菌株,敲除其苏氨酸合成途径中表达天冬氨酸激酶III (AKIII)的基因lysC、磷酸果糖激酶II基因pfkB及苏氨酸吸收蛋白表达基因sstT,使菌株积累苏氨酸的产量达到75.64±0.35 g/L,比出发菌株增加9.9%。随后异源表达谷氨酸棒杆菌中解除了反馈抑制的天冬氨酸激酶(lysCfbr)、苏氨酸分泌转运蛋白(thrE)及丙酮丁醇梭菌中由gapC编码的NADP+依赖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获得重组菌株E. coli THR6菌株。该菌株积累苏氨酸的产量提高到105.3±0.5 g/L,糖酸转化率提高了43.20%,单位产酸能力提高到5.76 g/g DCW,最大生物量为18.26 g DCW/L。【结论】单独敲除某个基因或改造某个途径不能使苏氨酸大量合成和积累,对多个代谢途径共同改造是构建苏氨酸工程菌的最有效方法。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