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1(8):1637-1642.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648CSTR: 32113.14.j.MC.130648
摘要:【目的】确定新疆辐射污染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产多糖的耐辐射菌株W36-1的分类学地位和抗氧化特性。【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的60Co辐照,结合菌落形态和菌丝特征显微观察、Biolog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采用Fenton法测定多糖的粗提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用DPPH法测定抗氧化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结果】 W36-1可耐5 kGy辐照,为一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新种;其粗多糖含量为53.17%,该多糖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75.63%,对DPPH清除率为62.43%,羟基自由基去除率为54.89%。【结论】菌株W36-1产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性。
2012, 39(5):0724-0731.
摘要:【目的】确定辐射污染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批黑色酵母状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和抗逆特性。【方法】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丝特征观察, 结合LSU rDNA D1/D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并进行了菌株的60Co γ射线照射、紫外线照射和对等重金属离子以及NaCl生长压力实验。【结果】上述菌株均为Aureobasidium 属菌, 其中菌株F99和F134均与A. pullulans var. subglaciale CBS 123388T具有最大同源性, 为100%; 菌株F19 与A. pullulans var. melaogenum CBS 105.22T具有最大同源性, 为99.8%; 上述菌株均具有极强的抗逆特性。【结论】为了解耐辐射真菌抗逆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2020, 47(2):500-511.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494CSTR: 32113.14.j.MC.190494
摘要:【背景】目前苹果树内生细菌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相关报道还较少。【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疆本地和吉尔吉斯斯坦引进的8个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可以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苹果树中获得的V3?V4区有效序列数在61 487?71 583条之间,聚成24?92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在0.729?1.177和0.265?0.457之间,新疆本地品种的苹果树内生细菌种类和多样性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品种。内生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OTU总计分别覆盖了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的61.16%?97.08%,为苹果树的主要优势细菌门。优势细菌属数目、组成及其丰度随苹果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马赛菌属(Massili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总丰度最高,其丰度分别在6.06%?71.37%、1.29%?17.86%之间,且优势细菌属中存在具有一定促生抗逆或与降解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有益功能性状的微生物类群。群落功能预测分析初步显示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功能有所差异,新疆本地品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信息多于吉尔吉斯斯坦品种,主要体现在化能异养、需氧化能异养、尿素分解、砷酸盐解毒和异化砷还原等功能方面。此外,这8个品种苹果树内生菌中可能还存在大量的未知属,其范围在13.74%?69.60%之间。【结论】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群组成和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且潜在分类信息也给新的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功能分析提供线索,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7, 34(5):0867-0870.
摘要: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确立了分离的条件为5% NaClO4浸5min,分离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种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细菌中芽孢杆菌为93株,杆状菌56株,使用法国梅里埃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得到鉴定结果的细菌属于13个属,真菌显微形态鉴定属于Penicillium青霉菌属和Fusarium镰刀菌属。
2008, 35(9):1439-1442.
摘要:为筛选到可产生甘草酸的内生菌, 从健康的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149株内生细菌, 采用发酵培养的方法, 以甘草酸单铵盐为标准品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 得到一株可能产甘草酸类似物的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016, 43(6):1218-1226.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371CSTR: 32113.14.j.MC.150371
摘要:【目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揭示辐射污染区细菌种群多样性,了解辐射污染对辐射区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进行了土样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可变区测序,进而对无辐射污染对照和不同辐射污染程度的土样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获得110 348条有效序列,17 604个OTUs,共涉及细菌域的19个门和6个潜在菌门和其它未分类菌群的726个属。多样性分析表明,辐射污染会引起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显著差异化,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种群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度。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辐射污染胁迫下,辐射污染区样品中变形杆菌门分布比例显著下降;随着辐射污染程度的提高,放线菌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未分类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也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研究发现辐射污染区中存在着大量未分类菌属。【结论】研究揭示了辐射污染区极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大量微生物新物种资源有待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