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解淀粉芽孢杆菌杀线虫活性高效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2014, 54(5):589-594.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5.014CSTR: 32112.14.j.AMS.2014.05.014

      关键词:关键词: 解淀粉酶芽孢杆菌,杀线虫活性,突变文库筛选,生物防治
      摘要 (1168)HTML (0)PDF 250.80 K (2038)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食线虫细菌对线虫的侵染机制报道甚少,限制了生防细菌的在农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对细菌杀线虫活性进行快速高效筛选的方法来快速寻找与线虫侵染功能相关的基因。【方法】将培养在固体平板上的野生型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及其突变株接种于5mL 液体快杀培养基中,37℃培养24h后,在24孔板中分别加入200μL菌液和50-60条L4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记录变化明显的时间点及线虫存活数,将相对于原始菌株杀线虫能力明显下降的突变株选出,并进行多次复筛。同时以传统的固体平板杀线虫法作为对照。【结果】用液体快杀法在21h 时筛选出了与原始菌株相比杀线虫活性显著下降的2株突变株F1和F2,与传统的固体平板杀线虫法结果一致,且极大地缩短了筛选时间。【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鉴定食线虫细菌中的毒力基因、进而阐明病原细菌侵染宿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材料,并缩短了研究周期。

    • 微生物组学对植物病害微生物防治研究的启示

      2017, 57(6):867-875.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073CSTR: 32112.14.j.AMS.20170073

      关键词:微生物组植物病害微生物防治
      摘要 (1649)HTML (546)PDF 1.04 M (3996)收藏

      摘要: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三者的互作关系上,相对忽视了植物微生物组/群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微生物、根围土壤微生物和叶围微生物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植物防病的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进展,本文选择部分代表性研究,详述了植物微生物组/群的构成,并结合案例介绍了植物微生物组/群对寄主植物的防/致病作用、对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以及施用生防菌对植物微生物组/群的影响。微生物组学的发展为生防机制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有利于发现更加科学的防治手段。

    • 生防微生物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5, 65(3):994-1006.DOI: 10.13343/j.cnki.wsxb.20240682CSTR: 32112.14.j.AMS.20240682

      关键词:生防微生物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作用机制应用
      摘要 (72)HTML (37)PDF 2.09 M (79)收藏

      摘要:黄萎病是影响棉花种植业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可导致棉花减产甚至绝收。该病由丝状真菌大丽轮枝菌引发,属土传病害。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且连年使用易导致大丽轮枝菌产生抗药性。因此,研发针对棉花黄萎病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防治策略迫在眉睫,其中生物防治成为了一个优选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棉花黄萎病生防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作用机制及田间应用方式等,总结了生防微生物通过竞争、抗生作用、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等多种机制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研究成果。尽管生防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环境适应性、稳定性和使用成本等挑战。未来研究应更加聚焦于生防微生物菌株的遗传改良、复配菌剂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生防微生物菌株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防治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生防菌筛选及其基因组分析

      2025, 65(2):758-770.DOI: 10.13343/j.cnki.wsxb.20240592CSTR: 32112.14.j.AMS.20240592

      关键词:卵孢小奥德蘑覆土蛛网病异形枝葡霉生物防控
      摘要 (35)HTML (30)PDF 1.42 M (89)收藏

      摘要: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但其易受到异形枝葡霉(Cladobotryum varium)引起的蛛网病侵害。目的 获得能够生物防控蛛网病且促进卵孢小奥德蘑生长的覆土细菌。方法 从卵孢小奥德蘑覆土中分离细菌,检测其对卵孢小奥德蘑及蛛网病菌的拮抗活性,筛选出具有防病促生的多功能菌株,并基于基因组数据分析明确其潜在的生物机制。结果 从覆土中共分离获得90株细菌,其中38株细菌对异形枝葡霉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对卵孢小奥德蘑无抑制活性。进一步筛选发现,2株细菌的上清液不仅显著促进卵孢小奥德蘑菌丝的生长,还能显著抑制异形枝葡霉菌丝的生长。基于基因组数据分析,鉴定出上述2株细菌分别为简单近芽孢杆菌(Peribacillus simplex)与根际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rhizosphaerae),且它们含有多种功能基因与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结论 本研究获得2株具有食用菌防病促生功能的细菌,为未来蛛网病的生态防控储备了有益微生物资源。

    • 微生物源挥发性物质防治采后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2021, 61(7):1771-1785.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420CSTR: 32112.14.j.AMS.20200420

      关键词:生物防治微生物源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生防效果采后果蔬病害
      摘要 (557)HTML (1757)PDF 459.09 K (1182)收藏

      摘要:随着化学杀菌剂弊端的日益凸显,生物防治已逐渐成为采后果蔬病害控制的研究和开发热点。其中,很多微生物产生的多种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能显著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有效控制采后果蔬病害。由于微生物源VOCs具有有效、安全、环保、易降解和无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和青睐。本文综述了产生VOCs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源VOCs的多样性、微生物源VOCs的抑菌活性、生防效果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病原菌的绿色安全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 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2019, 59(11):2069-2082.DOI: 10.13343/j.cnki.wsxb.20180559CSTR: 32112.14.j.AMS.20180559

      关键词:生物防治荧光假单胞菌果蔬病害作用机制
      摘要 (1509)HTML (3322)PDF 514.55 K (1811)收藏

      摘要: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果蔬病害日趋严重,现阶段果蔬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长期大量施用合成农药的弊端如化学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病原菌株出现等日益凸显。近年来,生物防治由于其安全性及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分布广泛,施用方便,许多菌株能有效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成为最具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菌和根际促生菌。本文综述了荧光假单胞菌控制果蔬病害的生防效果、主要作用机制(直接寄生作用、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点竞争、次生抗性代谢物、诱导宿主系统抗性)以及菌剂混配、物理方法、化学处理、分子技术在提高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效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荧光假单胞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 植物相关细菌中Ⅵ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研究进展

      2023, 63(7):2573-2594.DOI: 10.13343/j.cnki.wsxb.20220817CSTR: 32112.14.j.AMS.20220817

      关键词:Ⅵ型分泌系统(T6SS)植物相关细菌功能效应蛋白生物防治
      摘要 (278)HTML (1079)PDF 621.09 K (946)收藏

      摘要: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一种强大的细菌分子武器,它通过将效应蛋白注入原核或真核细胞而介导细菌间竞争并影响宿主的生命活动。T6SS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中,主要存在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尽管T6SS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动物相关细菌上,但它在植物相关细菌中的作用不能被忽视。本文对植物相关细菌的T6SS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主要从T6SS的发现、T6SS在植物相关细菌间竞争中的作用、在细菌与植物互作中的作用以及在植物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等4个方面综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更好地研究植物相关细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提供指导。

    • 番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FQ-G3抗病促生特性

      2024, 64(1):208-219.DOI: 10.13343/j.cnki.wsxb.20230368CSTR: 32112.14.j.AMS.20230368

      关键词:灰霉病内生菌鉴定生物防治促生作用
      摘要 (351)HTML (525)PDF 1.09 M (696)收藏

      摘要: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当前使用的杀菌剂因药物残留、病原菌抗药性及食品安全等原因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利用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逐渐成为灰霉病防控的有效策略。【目的】从番茄植株体内筛选具有抗病促生特性内生菌株并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评估,为开发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分离出内生细菌、真菌,结合16S rRNA和ITS序列分析,对候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菌株对峙培养、果实离体接种筛选对灰葡萄孢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进一步测定菌株分泌生长素、嗜铁素的能力及其对拟南芥和番茄幼苗生长的促生特性。【结果】从番茄植株不同部位共分离出72株内生细菌和31株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FQ-G3,分子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FQ-G3对灰葡萄孢抑菌率达80.93%,并显著抑制灰葡萄孢在番茄果实上的扩展。该菌株能够分泌生长素、蛋白酶和嗜铁素,且对拟南芥、番茄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结论】本研究表明分离自番茄植株的内生菌FQ-G3具有抗病促生特性,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丰富了番茄内生菌资源,为番茄灰霉病的防病促生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 一株高效拮抗向日葵菌核菌的细菌菌株YC16的筛选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2020, 60(2):273-284.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141CSTR: 32112.14.j.AMS.20190141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效果增产作用
      摘要 (1041)HTML (2173)PDF 1.49 M (1321)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高效拮抗向日葵菌核菌的细菌菌株,为开发防治菌核菌病害、提高向日葵产量的生物菌剂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小麦秸秆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分离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菌株;采用纤维素降解菌与菌核菌的平板对峙方法,进一步筛选拮抗菌核菌的菌株;利用16SrDNA序列鉴定菌株、PDYA平板对峙实验检验上述所选拮抗菌株的抑菌谱;采用离体向日葵新鲜叶片、草炭土基质盆栽实验,观察拮抗菌菌株抑制菌核菌生长的能力;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其防治向日葵菌核菌病害、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结果]筛选了一株高效抑制菌核菌的细菌YC16,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YC16菌株能够抑制8种病原真菌生长,包括齐整小核菌、腐皮镰孢菌、尖孢镰刀菌、稻梨孢、辣椒疫霉、镰刀菌、尖镰孢黄瓜专化型和向日葵菌核菌;抑制菌核菌感染叶片,抑制率达到了80.42%;抑制盆栽基质中菌核菌的菌丝生长,基质表面菌丝密度比对照减少了50%以上。盆栽接种YC16的向日葵生物量比对照提高54.9%,田间向日葵接种YC16菌剂对菌核菌引发的盘腐病防治效果达39%–100%,产量提高24.4%–30.2%。[结论]YC16生物菌剂施用于土壤,能够有效防治向日葵的茎腐病和盘腐病,展现了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和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效菌种资源。

    • 青皮核桃采后病害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XRD006全基因组分析及防治效果研究

      2024, 64(1):303-322.DOI: 10.13343/j.cnki.wsxb.20230431CSTR: 32112.14.j.AMS.20230431

      关键词:生防菌贮藏品质全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次级代谢产物
      摘要 (248)HTML (416)PDF 1.91 M (862)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害的生防能力及其贮藏保鲜效果,解析菌株的基因特性和次级代谢产物,了解菌株的抑菌机制。【方法】通过抑菌试验确定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利用活体抑菌及贮藏试验探究生防菌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及对青皮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全基因组测序了解菌株XRD006的基因组特征及潜在抑菌相关基因;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XRD006的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分析XRD006和贝莱斯芽胞杆菌标准株FZB42、SQR9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和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和质谱鉴定XRD006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能力。【结果】抑菌试验表明菌株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原菌隐秘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enigma)、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的抑菌率分别为49.22%、50.61%、53.83%和58.71%。活体抑菌试验表明,XRD006在果实上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侵染与生长。贮藏试验显示,XRD006发酵上清液可以显著延缓果实的失重、减少微生物的生长,降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酶活变化的同时,保持核仁品质。全基因组测序显示XRD006基因组长4 371 975 bp,GC含量为46.07%,含蛋白编码基因4 362个,具有胞外水解酶、生物膜等抑菌促生相关基因;antiSMASH预测显示XRD006分别含有9种已知和5种未知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编码基因簇。菌株XRD006与FZB42和SQR9亲缘关系密切,三者有8种相同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但是基因簇的位置和编码基因有差异。次级代谢产物鉴定显示,XRD006可以产生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两种脂肽家族;抑菌试验表明,相比于C13-iturin、C14-iturin、C15-iturin和C17-fengycin C,fengycin家族的C16-fengycin B对暹罗炭疽菌(C. siamense) HT12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XRD006对青皮核桃采后病害具有良好生防能力,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上一页123
    共3页29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