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氢嘧啶酶反应的因素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恶臭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utida)产生的二氢嘧啶酶催化5-苯海因水解产生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反应的转化率随使用的酶量增加和底物浓度的降低而提高。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但在35℃时反应转化率最高,低或高于此温度转化率均降低。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甘油磷酸钾不能使酶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并使酶活力下降,但加在反应混合物中可提高转化率。使用高浓度缓冲液可提高转化率,若加碱控制反应混合物pH,转化率可进一步提高。氯化铵-氢氧化铵缓冲系统优于磷酸缓冲系统。采用氯化铵-氢氧化铵缓冲系统,用氨水控制pH可使底物转化率达95%以上。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孙万儒. 影响--氢嘧啶酶反应的因素[J]. 生物工程学报, 1986, 2(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